紅毛杜鵑


杜鵑花名稱的由來,根據台大杜鵑花節特展的說明:古時候蜀國杜宇勤政愛民,禪讓皇位後,內心仍繫念故國及子民,於是化為鳥兒,聲聲呼喚「不如歸、不如歸」,直到口吐鮮血,灑落在不知名的花朵上,形成斑駁的艷麗色彩,百姓為了感念杜宇,為鳥兒取名「杜鵑鳥」,花朵取名「杜鵑花」,宋宰相寇準乃有「杜鵑啼處血成花」之說。古代就常有詠嘆杜鵑的詩歌,如明朝蘇世讓的《初見杜鵑花》:際曉紅蒸海上霞,石崖沙岸任傾斜。杜鵑也報春消息,先放東風一樹花。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杜鵑花別名:滿山紅、映山紅、應春花、播田花。別名由來是杜鵑花開於杜鵑鳥啼鳴時,每當花開時花團錦簇,把山間野地映得通紅,故得名。又名躑躅是因杜鵑花全株有毒,特別是花、葉的毒性較強,羊兒吃了她之後會散亂不安,躑躅而亡【神農本草經:躑躅味溫辛,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南朝‧梁陶弘景(西元502-557年)<陶隱居本草>中提到:「羊躑躅,羊食其葉,躑躅而死」,故命名之。】。華陀的麻沸散中就有這個成份。

紅毛杜鵑是火災後適存物種,通常與二葉松、高山芒、巒大蕨伴生,或是在箭竹草地上與刺柏散落生長。在南湖山區,每年五、六月開花時,審馬陣草原上或粉紅或嫣紅,滿山遍野到處綻放。她也是全台高海拔廣泛分布的物種,合歡山是一般人最容易見到她的地方;當你在鳶峰、昆陽一帶見到滿山映紅時別太早跟她相認,有一種埔里杜鵑跟她很像,不過葉片中段較寬,花冠中的雄蕊5枚,有別於紅毛杜鵑的10枚雄蕊。

1911年早田文藏根據1906年川上瀧彌採自中央山脈與1908年川上氏、早田氏採自巒大山的標本,命名為紅毛杜鵑(Rhododendron rubropilosum Hayata)。1937年大井次三郎將採自審馬陣草原,具葉緣反捲特徵的植株命名為Rhododendron taiwanalpinum Ohwi (台灣高山杜鵑)。在Flora of Taiwan與維管束植物簡誌中均將台灣高山杜鵑列為紅毛杜鵑之變種(Rhododendron rubropilosum Hayata var. taiwanalpinum (Ohwi) S. Y. Lu, Y. P. Yang & Y. H. Tseng),其實只是環境差異造成之生態型,兩者大可視為同一種。

紅毛杜鵑小檔案
科名:杜鵑花科Ericaceae
屬名: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學名:Rhododendron rubropilosum Hayata
形態特徵:常綠性灌木。幼枝細軟,密被灰色或褐色伏毛。葉卵狀披針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被黃褐色剛毛,長1-4 cm,寬0.5-1.7 cm,互生或叢生枝梢。花2-4朵頂生,花冠鐘形,5裂,粉紅色並具玫瑰色斑點;雄蕊9或10。
分布:特有種,中央山脈中高海拔開闊地。
延伸閱讀:http://blog.sina.com.tw/rayi/article.php?pbgid=1894&entryid=12416






參考資料
Flora of Taiwan
維管束植物簡誌
呂勝由、楊遠波 台灣杜鵑花屬植物之訂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