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Kinopio

 

文章連結 : http://blog.pixnet.net/kinopio/post/3916875

 

前面提到了投資股票時,一般投資大眾多半都是由基本面、技術面及消息面作判斷,基本面跟技術面的部分我想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坊間也有很多資訊可供參考,就等到以後沒文時再整理給大家我的心得吧(),那大家應該也猜到今天的主題是什麼了吧?沒錯,就是消息面的研判,也就是當一個公司發生一些特殊事件時的解讀,事件的解讀其實對一個投資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判斷一個事件的發生屬於正面或負面,而這個事件對於股價的短期衝擊及長期的影響又是什麼?將會對於我們的報酬率有很大的影響。

 

很多人會告誡大家不要聽消息作股票,這樣的說法其實也對也不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要聽出這個事件的弦外知音是什麼,並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做買賣股票的研判。事件的型態有非常多的種類,例如合併、分割、減資、增資…等等,而每種事件都應配合公司的基本面、技術面以及其他資訊來協助研判,而這篇文章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私募”的解讀。

 

私募(Private Placement)相對於公開募集而言是一種針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的方式,也因此通常會讓投資大眾將私募與秘密或內線聯想在一起。那為什麼要企業透過私募來募集資金呢?首先,由於台灣掛牌的企業要在公開市場募集資金需要向證期局申報,而台灣的法令規定有累積虧損、過去籌資效益不彰..等等不宜條款的公司不能在公開市場集資(個人覺得這真是不合理的致規定),因此這些公司就沒有辦法透過公開募集集資,只能轉向私募。

 

第二種原因是因為公開募集時,單一認購人只能認購10%當次發行的普通股或其他有價證券,同時認購價格最低不得低於市價的70%,以致於想要取得大量股權的策略性投資人只能透過私募來進行,而這樣透過私募成為投資標的的董事、監察人或策略夥伴的動作,也將為這個標的的未來發展性提供了不小的想像空間,這種類型的私募就是我們應該密集注意的標的。

 

怎麼樣得知私募的訊息又怎樣才能判斷公司是哪一種型態的私募呢? 要得知消息其實並不難,因為像私募這樣的重大事件必須要經過股東會同意,而股東會的議案又必須要在董事會先通過,也因此我們可以在公司的董事會決議私募時就開始密切注意這家公司(這些訊息都可以在公開資訊觀測站取得),判讀私募對於公司股價的影響其實也不算難,重點在於公司的基本面表現。

 

如 果公司目前基本面屬於上升的趨勢且在產業中有著關鍵的地位,那這樣的私募有十之八九是要引進策略性的合作對象,另外,若標的公司的股本相對較小,而推論其合作夥伴可能是大型的公司的話,便可預期透過私募將可能帶動標的公司未來的營收獲利,這樣股價的獲利空間就會很大。就台灣目前的產業結構來看,TFT LCD以及各式EMS(NB、手機代工)廠是最有可能作為私募的投資人,也就是所謂的”富爸爸”效應,而可能的投資標的呢?就是零組件與IC設計了。

 

例如6255奈普在去年11/15的董事會就決議要私募,當天股價是39元,其實從產品結構跟營收比重可以很清楚的判斷是友達要入主,今年1/8股東臨時會決議私募價格21元,當天收盤47.25元,4/14收盤價則是51.2元。另一個例子則是8081致新,去年7/12董事會決議私募,當天收202元,9/1股東臨時會通過,當天收238元,12/18董事會決議私募價格140.5元,當天收207元,4/14收盤314元,而如果大家對於OLPC(One Laptop Per Child,不是Office Lady 用的PC喔…好吧! 我承認有點冷)百元電腦有研究,就可以推論一定是廣達要入主。雖然我們沒辦法取得像私募那麼低的價格,但只要留心,上述這兩件案子也都創造了投資人不小的獲利空間。

 

近期則是有6121新 普的私募案,入主的富爸爸是鴻海,可惜這次沒有參與到,這個案子也創造了不小的獲利空間。看到這邊,還會有人說不要聽消息作股票嗎?重點是,你到底從消息中看到了什麼?其實事件投資法是我認為所有操作手法中獲利空間最大的,而且也不需要有內線消息,自己就可以做判斷,只需要花些功夫在產業基本面及法令程序 再加上一點點的聯想力就可以兜出事件後面的真相。最近又有一家公司董事會通過要辦私募了,已經開始密切注意中,我想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標的吧? 大家也去做做功課,猜猜是哪一間吧?

 

文章連結 : http://blog.pixnet.net/kinopio/post/391687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