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保養品是否有沒有效,是可以從醫生評估、儀器測驗、客戶自身感受這三方面做探討的,在今天邱醫生的言論中,並沒有提到任何相關的理論基礎,也沒有考量到全面的狀況再下判斷,因此他所提出來的理論,部分是正確的,部分是錯誤的。

  保養品的研發中,需要了解基本的皮膚生理、病理、毒理甚至是微生物等知識,了解原料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藥學性質,經過物理化學、界面化學、流變學等考量找出可能配方,利用分析化學、儀器分析技巧等確認研究配方本身的安定性、實用性、有效性、安全性,最後還要經過客戶實地的測試了解是否符合他們的喜好,有的還需要經過衛生署的藥事檢驗、申請。這麼繁複的研發過程,難道就如同邱醫生的所說的,保養品很多都沒有什麼用?

  再這裡要給大家一個概念:化妝品一定是有效的,就算化妝水的成分全都是「水」,水擦在臉上也有增進肌膚含水量、使肌膚明亮光滑的功能。更何況現今的化妝水因為種類的不同而可能添加了各種保濕劑、柔膚劑、抗菌消炎劑而有不同的功能,但問題就來了,邱醫生是怎麼評定化妝品確切的「效用」有多大的?

化妝水
「化妝水角色是很低的,大部分時間,可用乳液、乳霜達到更好的效果。」

  每種化妝品的功用沒有絕對「好」或是絕對的「壞」,這在化妝水和乳液、乳霜的比較中也是通用的。今天邱醫生會講出這樣的話,我想重點是擺在乳液、乳霜比起化妝水有更強的保濕性與柔膚性,也可能是因為在當作清潔用途時的功效也比化妝水大,但是乳液類能得以有這些特性是因為材料中的「油」比較多,可以在皮膚表面上形成一層「油膜」,保護水分不至於散失,在清潔用途中也是因為含有較多的「油」可以與油溶性的「皮脂」互融,再藉由乳化劑將混合了皮脂的小油滴帶進水裡,讓大量的水將油滴沖掉之後而完成清潔。化妝水由於配方設計上的問題,油量都比乳液少很多,所以這兩樣功能也通常沒有這麼強。

  但是要想想看,無論是保濕性或是清潔性的乳液,其中的油在使用過後或多或少都還會殘留在肌膚上,這對乾性肌膚到中性肌膚的人當然沒有什麼影響,但對油性肌膚的人可能就是一大傷害。油性肌膚的人本來就因皮脂和角質代謝不良而容易長粉刺、青春痘,現在又有一層油包住皮膚,容易使青春痘和粉刺的狀況更加惡化,在這種情況下,乳液與化妝水到底誰優誰劣,恐怕也不需要我多做說明。

  另外,雖然化妝水中的油份不足以阻擋水分蒸發,但要保持肌膚水分的方法不是只有「形成油膜防止蒸散」一種,還有另外一種方法是靠著「吸收大量大氣中的水分子」而達成的保濕作用,像是前些時間最有名的「玻尿酸」,或是長久以來化妝品界愛用的「甘油」都是最好的例子,這兩樣東西在台灣高濕度的狀況下都十分的有效,也常常添加在透明的化妝水中,所以說,化妝水保濕還是「有效的」,只是效用有多大、能不能與乳液、乳霜比的問題。

隔離霜
「所謂的隔離霜這項產品,其實是台灣化妝品業者弄出來的噱頭,號稱可以隔離紫外線、髒空氣甚至電磁波,實際的作用就是打粉底。」

  隔離霜這項產品的確是台灣業者所搞出來的噱頭,但是實際作用並不是打粉底。隔離霜的組成其實基本上是屬於乳液、乳霜類,基本上特性也和乳液、乳霜完全一樣,這項產品在國外的定義其實是「妝前乳」,在化妝前塗抹於肌膚上,使肌膚含水、含油量達到能使粉底或其他化妝品容易附著在肌膚上不易掉落的產品。但到了台灣來宣傳的重點反而是「隔離」的功能。

  隔離霜這項東西是不具有任何「隔離」的功能的,除非有加一些物理性的防曬劑,那是真的有反射紫外線的功能,不過也會使你的臉看起來像是一閃一閃地在發光,要是添加的是化學性的防曬劑,那和「隔離」的功能無關,而是防曬劑被皮膚吸收後再與紫外線交互反應,使紫外線的能量轉換成無害的能量。

  至於隔離髒空氣、電磁波那就更無稽了,他能提供的隔離構造就是一層「油」,油能提供什麼功能?更何況那層油還會隨著皮脂的分泌而慢慢得流失掉呢。

洗面乳
「青春痘的細菌在皮膚毛囊內,根本不可能以洗臉的方式洗掉;而美白和保濕也需要較長的時間,利用洗臉時皮膚與洗面乳短短接觸一分鐘的時間,不可能達到美白或保濕的效果。」

  這段話基本上大致正確,但是雖然不容易將細菌洗掉,但是可以藉由加入抗菌劑控制細菌生長,雖然經由「洗淨」的過程之後,抗菌劑不容易留在皮膚上,但是或多或少還是有用;美白與保濕雖然也可以加入美白劑與保濕劑來提升相關功用,但也是一下子就被洗掉了,這兩項功能在「心理」的效果上要遠比「生理」上的效果還好。

魚子保養品
「何不乾脆把烏魚子買來塗在臉上?」

  在關於天然萃取物上恐怕是有很多因素需要考量的,包括其中有效成分的油溶、水溶性,有效成分在生物體上的位置,天然物萃取的安定性、刺激性等等的問題都必須要有詳盡的認識,才能真正判斷出天然生物以及萃取物之前的效用是否有差別。

  就拿茄紅素來講吧,大家都知道蕃茄含有豐富的茄紅素,但是為什麼沒有人會拿生蕃茄直接啃來攝取茄紅素呢?那是因為茄紅素要經過烹煮,把細胞壁破壞後使茄紅素釋出,接著構型改變,融入烹煮時用的油之中使人體較易吸收利用;又有如台灣野外常見的篦麻,篦麻籽含有不可食的劇毒--篦麻毒素,但壓榨過後的篦麻油卻被拿來在醫療上當作輕瀉劑的用途。這兩這都是很好的天然物萃取前--萃取後擁有相當差異性的例子。

  所以在魚子保養品這方面的議題上,我並不贊同邱醫生所說的「直接買烏魚子塗在臉上」,但也不認同化妝品業者添加了某某天然物萃取後,價格就直接三級跳的例子,畢竟天然的萃取物,或是說所有保養品的原料,大家都知道這些原料與成品的差異有多麼懸殊。

  保養品的選擇,真的不是越「貴」。或是保養次數越「多」就是對皮膚越好,但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來看,或許他本身皮膚問題可能沒有自己想像的這麼嚴重,這時候他需要的可能不是有如神丹妙藥的保養品,而是要有一種「擦上去有如神丹妙藥」般的感覺,而金錢、使用保養品的數量和次數,正是可以堆砌出這種奇妙感覺的重要因素。一般消費者,可能永遠也逃不出這種夢幻般的推銷陷阱,而這也是國內保養品市場亂象的成因之一。

真異典藏 一個屬於芳香療法、手工皂與化妝品DIY的研究世界
http://blog.xuite.net/sealioler/sealiol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