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化經營

心而論,這兩年除了原物料以及相關類股外,製造業受成本上升影響,表現不算亮麗。惟受資本市場被熱錢推動復甦以及銀行消金風暴後把放款重心集中在法金的緣故,許多公司手上錢多了起來就開始”多角化經營”,而這是好是壞呢?


結論:
1. 務必留心避開這兩年由製造業多角化跨足到不動產開發業的公司
2. 多角化經營成功的關鍵在於要跨入能產生綜效的產業 - 華碩
3. 另一種或有可能成功的多角化是夕陽產業死馬當活馬醫的情形 - 波克夏
以下分段論述

1. 務必留心避開這兩年由製造業多角化跨足到不動產開發業的公司

引言提及,這兩年受原物料飆漲的影響,許多製造業的本業發展或獲利空間受到壓縮,又加上市場游資氾濫,只要是上市櫃公司還有獲利的話,不管是透過資本市場SPO或是銀行貸款要取得資金都很容易,這樣的情形下,從去年就發現很多公司開始多角化經營了起來,而其中不少是跨足不動產開發。

不是否定多角化經營的策略,只是多角化還是要看跨足的產業和自己所屬的產業是否能夠產生綜效,如果是一個跟原本產業完全不同的領域,縱然原有管理團隊有通天的本領,最後還是會被K得滿頭包。

這當中的關鍵在於每個產業的遊戲規則和起落循環有很大的差異,而大多數時候以一個經營者而言,沒有數十載的浸淫是很難徹底掌握這些東西的。

又專注本業,把自己會做的事情最到最好不管在企業經營或是個人生涯規劃都是最重要的一點,而跨足到不同產業的代價往往會落得兩頭空,這也是腳踏兩條船最常見的代價。

綜上,從製造業跨足不動產業在基本上就違反了商業本質和多角化的精髓,或因這兩年的不動產多頭行情,這些公司會沾到一點好處,但這也是最糟糕的事情。

怎麼說呢?就像投資或是賭博,看了很多大師的書都會告訴你,第一次進到賭場或股市就賺錢的人往往下場會最慘,原因在於這些人往往會輕忽了賭博或是股票市場的風險,覺得在這邊賺錢是很容易的事情,進而操作超乎自己可以承擔的部位,而結果一般都是在手風不順或是市場反轉時被狠狠修理一頓。

且個人覺得這些公司還有個值得憂心的地方就是他們有可能是在市場最熱的時候跨進來的,但有鑑於自己過去三年對不動產市場行情的錯估(持續看空),這點就不強調了。補充一下,這點沒有特別點出哪些公司是因為目前腦海中想到的兩三家都或多或少有點工作上的業務關係,不適合舉例,其他應該有別的公司,但是筆者懶得找了。


2. 多角化經營成功的關鍵在於要跨入能產生綜效的產業 - 華碩

當公司大到一個程度,本業上已經很難超越或維持成長的時候,多角化經營是不得不的選擇,這也是前面提到不否認多角化經營這個策略的原因。惟該怎麼判定一家企業宣稱的多角化經營會不會成功?個人認為在"正常情況下"多角化會成功的唯一條件就是必須是跨足跟本業相關的產業才有可能,而原因還是跟前面提到的產業特性和遊戲規則一樣,也只有這個時候企業可以因為具有相關knowhow減少進入障礙來創造縱效。

華碩應該是很好的例子,毫無疑問華碩在施崇棠先生的領導下,華碩始終是家一流的公司。惟根據自己的觀察,真正讓華碩拉開和其競爭對手(技嘉微星和精英)差距的,是其跨入NB的策略,這個策略讓華碩真的從A級公司進入A+的等級。

而為什麼華碩跨足NB會成功呢?關鍵就在於華碩掌握了NB主機板的技術,且這部份是NB系統穩定與否的關鍵,華碩就藉此優勢和自己一貫的高品質形象切入NB市場,沒有多久的時間就把NB的品牌和市場都做出相當好的成績,也幫公司再找了個金雞母。

以多角化要能享受到綜效,相信大家都會想到鴻海才對,但提鴻海要寫得好就不容易且會有些爭議性,故在此僅舉華碩這個策略為例簡單說明。

關鍵還是在於要看公司是不是有能力藉由多角化創造綜效,而不要只是呆呆的看報紙寫哪家公司跨足XX市場或產業就跟著人家進去搶已經被炒作起來的股票。


3. 另一種或有可能成功的多角化是夕陽產業死馬當活馬醫的情形 - 波克夏

除了多角化產生綜效外,還有一種可能多角化成功的企業,就是在夕陽產業已經日落西山的那種公司。這類型公司由於本業已經無利可圖或是根本做不下去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殘存的資源賭一把跨足不同領域看看有沒有可能起死回生。

巴菲特的波克夏企業就是最好的例子,波克夏原本是一家紡織廠,巴菲特入主後覺得本業根本無可救藥,就乾脆把工廠收了專注在於做控股公司收購有投資價值的公司,越搞越大後就成就今天華爾街股價最高的一家公司。

這種公司是標準的雞蛋水餃轉機股,由於本業不好的緣故,股價一般會在相當低的行情,惟一但有被市場"認可"的轉機題材出現後,股價就會有相當的飆升,又因為原本股價相當低,往往一飆上去的報酬率就是用幾倍甚至十倍來算的,惟轉機題材往往人為操作的成分很大,"我想"股價也有相當程度是作手"做"出來的。(用"我想"這個字眼是必須承認自己對所謂主力的操作等等手法還沒有很好的觀念和方法分析或猜出來人家在搞什麼鬼)

挑這種公司的思維邏輯跟挑"好"公司的方法就有很大的差異,但也不要覺得這樣是純粹的賭博而不採納這種投資方法,畢竟連彼得林區和科斯托蘭尼這些大師在其投資生涯中也都操作過這種類型的股票賺了不少(往往他們會特別強調這是他們獲利最好的投資),SO這種投資思維應還是有可取之處。

忘了是2/15的工商還是經濟統計了2006 年的十大飆股(分科技類股和非科技類股),那時在飛機上喵了一下感覺20檔標的中有不少都是這類型的股票耶!SO打算最近找個時間好好規納去年這些飆股是不是在飆升之前都有跡可循,有心得的話再寫報告囉!

以上,這裡是豹大的場子,若需要原發文者對您的回應回答或是給予批評指教之處,請到以下網址回應,謝謝。
http://blog.sina.com.tw/chunen07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