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Locke 對 財產的看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A%A6%E7%BF%B0%C2%B7%E6%B4%9B%E5%85%8B#.E3.80.8A.E6.94.BF.E5.BA.9C.E8.AB.96.E3.80.8B
約翰·洛克 John Locke 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
是英國的哲學家,
在知識論上, 洛克與大衛 休謨 ,喬治 貝克萊,三人被列為英國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
但他也在社會契約理論上做出重要貢獻, 他發展出了一套與托馬斯,
霍布斯的自然狀態 state of nature 不同的理論,
主張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
並且保障人民擁有生命, 自由, 和財產的自然權利時, 其統治才有正當性,
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時, 社會契約才會成立,

http://www.constitution.org/jl/2ndtr05.txt
洛克的思想對於後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並且被廣泛視為是啟蒙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義者,
他的著作也大為影響了伏爾泰和盧梭,
以及許多蘇格蘭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和美國開國元勛,
他的理論被反映在美國的獨立宣言上...


讀過他對於財產property的論述後的一些感想

從小到大, 父母親友, 多少都有一些所謂的財產,
一般人對於財產的觀念,
可能是錢, 房屋, 股票, 車子... 等等
有人把財產看得比較輕, 認為錢財只是身外之物,
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 不必太在意, 當然理財也就不是太重要了.

也有人一毛不拔, 視財如命, 想賺進每一塊錢, 又想留下每一塊錢.

不經令人好奇, 究竟財產, 有沒有他的正當性與必然性?
到底他的本質是如何的?
最近看了 John Locke 的 property 可以分享一下,
John Locke 於章節開頭就說:
that men, being once born, have a right to their preservation.
人一出生, 就有求生存的權利, 從上帝賜於人們的自然界中, 獲取生活所需,
他用以下的例子來比喻這個求生存的權利,
好比一個人肚子餓了, 撿起了地上的蘋果要吃,
到底這顆蘋果算不算是屬於他的財產, 自然界的萬物難道不是大家所共有的嗎?
就這樣撿起來自己吃了? 難道不用別人的同意嗎?
如果可以, 究竟是他撿起來時? 咬下去時? 或是消化時才算是他的呢?

根據 John Locke 的立論, 當自然界的一顆蘋果被撿起來的一剎那,
就已經是他的財產了, 更不用別人的同意,
若要事事經過別人同意才可進食, 早餓死了.
並指出, 其中的關鍵就在於, 勞動力(labour)
因為每個人都擁有一項最原始的財產, 就是他自己, 這是別人無權侵犯的,
every man has a property in his own person
撿蘋果的這個動作, 正因為是由自己的身體所延伸出的勞動力,
將蘋果脫離共用的狀態, 進而變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也成了自己的財產,
因此, 這顆蘋果當然也就成了別人無權侵犯的一部分.
(個人想到孔融讓梨的故事 覺得中西文化差距還真大)

當然不少聰明的人會反問, 聽來頗有道理, 既然如此我就把全世界的蘋果都撿起來,
都變成我的, 就太好了,
John Locke 也指出這其實並不好, 因為一個人收集了一堆蘋果,
一定吃不完, 也只能放著爛, 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是沒有必要的,
而且這種浪費的行為, 還應該要譴責他.

由此結論出, 當一個人運用他的勞動力將一件事或物加值(value)改善(improvement),
使其脫離原來的自然狀態(common nature),
如 打獵, 捕魚, 耕田, 製鐵, 發明... 等等
可說就因此創造出財產出來, 同時也擁有它.
整個世界也由於, 私有財產(private possessions)的正當性與必然性,
激勵每個人去勞動, 而變得更好.
勞動力(labour)也就成了經濟學與私有制的重點與起點,
之後 Adam Smith 的 國富論, 也將 勞動力(labour)擺在首位,
說西方經濟學有一大部分, 是建立在 勞動力(labour)上 並不為過,
個人是頗為認同 因為"人"才是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

看到這裡, 可能有些人覺得奇怪,
講的這樣好, 應該大部分的人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能力好的人, 勞動力佳, 對改造自然加值的部分多, 過的好一些,
能力差一些的人, 對改造自然加值的部分少一些, 過的差一些,
可是事實上, 卻往往不是如此, 有人非常富有, 有人卻過得辛苦的多,

John Locke 說, 這是因為世界上有錢這種東西阿!
錢指的就是, 不會耗損又相對稀少的,(both lasting and scarce)
如金銀珠寶 (現代來說該是有價證券)
錢本身餓了不能吃, 冷了不能穿, (方便交換保值卻不實用)
可是人們卻必須把自己辛苦的勞動成果,(實用卻不方便交換保值)
換成錢作為保值與交換所用,
因此其中的學問也很大, 也可說是 "斂財" 的學問.
之前提到把全天下的蘋果都收集起來, 也就有了方法, 也多了一些正當性與必然性,
(因為把蘋果收集起來, 低買高賣, 並不是浪費的行為)
並舉例說, 如果有一個小島, 上面的居民家家戶戶自己自足, 自己耕地, 飼養牲畜,
並且沒有可以充當貨幣(both lasting and scarce) 的東西存在的話,
將無人可以致富.

因此個人也認為創造財富固然重要,
可是對於保存勞動成果的理財(其實就是斂財啦), 一樣要重視.
雙管齊下才是正途, 否則無論創造了再多財富, 也是拿去送人, 可就"白做工了".

在此也對西方人做學問的成就感到讚嘆,
歐美國家會強, 絕不只是飛彈打的遠, 電腦跑得快, 等等船堅炮利的表面,
當我們還在孔融讓梨,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
有錢人是不道德的, 這種思維下.
外國人已經把一些自由與經濟的思想,
拿去做為獨立宣言與立憲的一部分,
並且教導國家公民其應有的權利與義務.
相較之下, 之中的文化差異, 值得品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