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人貓
{###_poin8888/6/1533360539.jpg_###}

沒上過山的人可能會感覺很奇怪,為什麼他爬山的朋友會說在山上被貓咬,還說山裡不但有咬人貓,還有咬人狗。常上山的人可能都有被咬人貓螫傷的麻痛經驗,被狗咬的機率可能不多吧。他們兩種都是蕁麻科植物,兩者都有刺毛,只是咬人狗是喬木,隸屬於咬人狗屬;咬人貓是草本,隸屬於蕁麻屬。他們兩個的武器都一樣,似針頭狀的剌毛頂端細胞壁很薄,下方是一個囊狀物,內有酸性物質,當外力碰觸刺毛時,由於膨壓的作用,囊內的酸性物質就會注入人體,引起疼痛燒熱的感覺。據說咬人狗半透明的肉質果托美味多汁,咬人貓的嫩葉可煮食,我倒是懷疑為何總有人想幹虎口拔牙的勾當。

蕁麻科中會咬人的草本植物可不只咬人貓一種,他還有個兄弟叫台灣蕁麻,還有個表哥叫蠍子草。一聽到蠍子草的名稱就知道絕對也是狠角色,他的葉常三裂,不過最保險的特徵為葉互生;咬人貓的葉對生,許多蕁麻科植物都長得很像,葉對生或互生是很重要的辨識特徵。台灣蕁麻只分布在高海拔山區,葉子通常比咬人貓小,葉面也較窄,不過重點還是看葉緣,台灣蕁麻是單鋸齒緣,咬人貓是複鋸齒緣。

由於造成刺熱感是來自酸性物質,若沒帶氨水時,在低海拔被咬時可用姑婆芋的汁液塗抹,沒辨法就用尿液塗吧,否則可能刺熱感會持續半天,我有個學姐被他咬時,到隔天還會不舒服。

咬人貓分布於日本與台灣,1846年發表。屬名Urtica為模式屬植物之傳統拉丁文名稱,種小名thunbergiana為紀念瑞典植物學家Carl Peter Thunberg,以其姓氏為種小名。

咬人貓小檔案
科名:蕁麻科Urticaceae
屬名:蕁麻屬Urtica
學名:Urtica thunbergiana Sieb. & Zucc.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可達1公尺以上,具刺毛;雌雄同株。葉對生,鐘乳體點狀,具長葉柄,葉兩面具刺毛及密柔毛,寬卵形至卵形,長6-13 cm,寬5.5-12 cm,先端銳尖、漸尖或突尖,重鋸齒緣,基部心形;托葉側生。花序單性,穗狀花序組成圓錐狀,雄花序只位於莖下半部。瘦果。
分布:日本與台灣。全島低至高海拔山區蔭溼處。
{###_poin8888/6/1533360540.jpg_###}

{###_poin8888/6/1533360538.jpg_###}

參考資料:
Flora of Taiwan vol. 2
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二卷
臺灣維管束植物之學名解說 蔡進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