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大師談油畫— 不猴欄,談荷蘭
 
由於我的功力遠遠不及大師,我談油畫只能從荷蘭始,由荷蘭終。
 
油畫的技巧是由14世紀末的荷蘭畫家 揚‧范艾克 (Jan van Eyck) 所精進,因為率先使用一種完善的油彩溶劑以致於常被誤解為油畫的發明人。他開創了法蘭德斯(Flanders,約當於現在的荷蘭與比利時北部)畫派,這個畫派的特色是特別注意細節,並且把所描繪的對象置於自然光中,極擅長做細微的物像處理與表現微妙的光線效果。對細節的注意到了一種近乎賣弄的地步,你甚至可以從畫中牆上的小鏡看到正在做畫的范‧艾克本人;至於文藝復興前常見的劇場式光影效果(彷彿有多光源)也被自然的光影所取代。簡單的來說,法蘭德斯畫派的作品比較像是一張作紀錄用的照片,而不像歌劇院的海報那麼誇張。



THE ARNOLFINI MARRIAGE by Jan Van Eyck          

請按此觀看此畫細節 http://gallery.euroweb.hu

雖然都注重寫實,法蘭德斯與德國的北方文藝復興與義大利的南方文藝復興仍有所不同,北方重視對自然的詳實觀察以描述的方法達成「現實的重現」;南方藉由對透視原理與解剖知識的應用,以達「視覺感受的擬真」。
如同經濟的景氣循環由復甦至繁榮,油畫由反省務實的文藝復興走進了講求裝飾與浮誇享樂的巴洛克與洛可可時期;又有如景氣由擴張至衰退,工業革命開展時油畫也走進了呼應文藝復興的新古典主義,此時隨著拿破崙帝國的興起,歐洲藝術中心由義大利移轉至法國,猶如二戰之後經濟力量由歐洲轉移至美國;拿破崙帝國殞落後的19世紀,受自由思潮與中產階級逐漸興起的影響,油畫進入了浪漫主義與自然主義,作畫題材包含了中下階層的社會實況,而畫作買賣早已不限於宮廷貴族與教廷主教。這有如二戰後政治意識形態的升溫,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
19世紀末,誕生於法國的印象派畫家表現的不是畫作題材的本身,而是光線在物體上的變化,作品呈現的僅是畫家主觀的視覺世界,有如隨著資訊網路時代的開啟與娛樂經濟的需求大增,因應主觀需求的個人化服務與商品所需要的「感動力」。至今最能感動世人的印象派畫家,是1890年死在普羅旺斯的一個荷蘭人:梵谷(Vincent van Gogh),至此我的油畫小故事由哪裡開始就由哪裡結束。
政治、藝術與經濟都是眾人的活動,都會有循環,只不過每個循環的素材隨著科技與環境而有所不同。版圖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價格上漲久必跌,跌久必漲。而能夠環顧大局發現轉折到來的人擁有很大的優勢。
 
不知大師何時會將各油畫證券化,證券化後如MBS (mortgage-backed security)般拆散後重組發行,讓大家參與,大師也就不用像現在這麼辛苦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