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為少年藝術家YAO-CHING原創並分享,特此致謝!)

荷蘭的鬱金香狂熱  

在西歐,以「與海爭地」聞名於世的荷蘭,另一項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代表就是那漂亮多變的國花──鬱金香。事實上,鬱金香並非荷蘭本國原生的植物,它的原產地分佈在南歐、小亞細亞、土耳其等地,主要特色是花體顏色多變,舉凡紅、粉、黃、白、橙、紫,甚至各色交錯斑紋均有,正因為多種類顏色及變化多端的色澤條紋,在十七世紀由土耳其輾轉傳入荷蘭後,四百年來一直是荷蘭人最喜歡的花卉。到過荷蘭的人會發現,無論你走到何處,從都市到鄉村,從花團錦簇的庭院到一般家庭陽台,你都會看到美豔孤傲的鬱金香遍佈荷蘭整個國度,同時也贏得了「鬱金香王國」的美名。

鬱金香真正傳入荷蘭大約在西元1573年,先從土耳其傳入歐州後,再傳入荷蘭,在未傳入荷蘭前,已經被土耳其統治者視為神聖的花朵,在歐洲更一度成為一般百姓的桌上佳餚,後來,它多變豔麗的花色慢慢吸引荷蘭皇家貴族的目光,並將它養在花園裡,成為向客人炫耀的園景。

鬱金香傳入荷蘭後,栽培鬱金香球莖幾乎成為荷蘭一種全民投資運動,因為鬱金香花色多變,並經新品種開發後,各種條紋變化極為多樣,養花賞花本是風雅高尚的雅事,但鬱金香球莖透過市場不斷交易與標售,價格變化反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1634到1637年間,荷蘭全國各地,每天都有人交易標售鬱金香球莖,期間並曾因鬱金香感染某種不知名的病毒,使得其花色條紋變得更多變,同時並引起大家關注。但是,感染病毒的鬱金香往往無法成功培育出下一代,花農及商人於是開始對感染病毒的鬱金香球莖進行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市場頓時出現嚴重供不應求情況,價格一路上揚,不少花農及商人一夕致富,上至皇家貴族,下至市井小民,鬱金香球莖每日行情起伏已成他們共同的話題,優閒賞花的雅致頓時消失,全國民眾無不關心新品種球莖的最新變化。1635年,一些高貴品種的鬱金香球莖持續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標售價格節節攀高,飛漲幾十倍,一棵稀少的鬱金香球莖的售價竟然可以買下阿姆斯特丹的一幢豪宅,真可謂寫下人類花卉史上的傳奇!但好景不常,1636年,由於市場新品種大量增加,鬱金香球莖開始呈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導致價格大幅下跌,1637年二月開始,球莖交易市場隱隱出現不安情緒,果不其然,在二月三日,當一般投資大眾仍不清楚發生什事時,鬱金香球莖價格竟一洩千里。曾經有不少人因鬱金香球莖一夕致富,而此時,卻有更多人為它傾家蕩產。

就跟一般股票投資人一樣,在荷蘭鬱金香交易狂熱的1636年到1637年初,絕大部分花大錢買進鬱金香球莖的人,並未看到實體的鬱金香球莖,他們買進的是一種仍未實際從地底長出的地下球莖,就像現在的期貨契約,你可以在比買進時成本還高的價格時選擇賣出鬱金香球莖,實現中間的價差利得。這種情形就像大部分投資人買進股票時,打從心底就不想成為該公司股東會的股東,去領取少部分的股利,他們真正想的是在股票價格的續漲預期下,買進股票並期待能大漲特漲,至於公司實際的經營情況,反而不是考慮的重點。

參與鬱金香狂熱交易的人幾乎涵蓋當時社會上的所有階級,甚至也有非荷蘭的歐洲人在內,顯示想藉鬱金香球莖短期交易致富的心理欲望,幾乎人人一樣,並不會因為職業的貴賤,或社會地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同樣的,在充滿投機色彩的金融市場裡,隱藏在人性背後的貪婪本質並不會因為身分地位而有所不同,隨時有可能一不留意,便不知不覺的反應在我們的行為模式中,使我們的實際投資行為偏離正常、理性的認知,而做出違乎常理的錯誤投資決策,最終導致嚴重的虧損。


~~ 本文摘自“活用薪水享富人生”一書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