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風靡全球的電影〈鐵達尼號〉以1912年真實發生在北大西洋的超大型豪華郵輪沉船事件為背景,虛擬一段市井青年與貴族千金之間淒美的愛情悲劇故事。簡單且老掉牙的劇情,不僅吸引全球影迷紛紛買票進電影院滿足對鐵達尼號沉船事件的好奇,也因而創下驚人的票房記錄,該片更連得數項影展大獎。對一個金融投資者而言,我們不應只沉醉於脫離現實進入幻境的淒美愛情故事中,對於不幸於1912年4月15日凌晨葬身於北大西洋的1522名乘客及船上工作人員之所以不幸罹難,更有必要做一番深入了解。而當你窺探隱藏於電影劇情背後歷史事件的真正面貌時,將發現它與你我過去在投資理財決策上所犯的錯誤是那麼地神似。因此,透過歷史事件再度的重現與省思,多少可以帶來啟示,尋找出人性真正的弱點,並且避免下回再犯同樣的錯誤。

鐵達尼號是英國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於1911年建造完成下水的超級豪華郵輪,船長882英尺,高60.5英尺,總重達26329噸,動力高達3000匹馬力,航速約介於23~24海浬。英倫帝國憑著工業革命帶動了工業的高度發展,「鐵達尼號」除了代表英國工業革命下優秀的產品結晶,也是英國對外宣示「日不落國」的象徵性產物。它被視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郵輪,船上裝潢極盡奢華,真可稱是集當代科技及精湛藝術結晶的「海上浮宮」。

鐵達尼號於1912年4月10日進行首航,這也是它唯一一次的航程,當時共搭載連船員在內的2227人,原預定橫渡北大西洋,直達位於美國東北的紐約。該郵輪於航行四天後,也就是4月14日清晨,便不斷接到其他船隻對其航道上有冰山所發出的警告,但直到黃昏時刻,船長才下令對航向做出些許修正。然而,鄰船仍不斷對其持續發出警告,次數之多,甚至引起鐵達尼號通訊人員的不悅,並回敬以粗魯的回訊。對周遭即將面臨的災難毫無所悉,甚至對善意的提醒與忠告視若無睹,趾高氣揚、高傲輕忽的作風,註定了悲劇的發生。

鐵達尼號瞭望台人員於4月14日晚上十一時四十分終於發現於郵輪前約500碼處浮出水面的冰山,他們立刻全力扭轉航向,但為時已晚,冰山劃過右側船身,引發水閘快速進水,也成為對鐵達尼號的致命一擊。此後,就像電影劇情一樣,除肩負安撫旅客情緒的樂隊在往救生艇入口處持續演奏外,其餘是旅客驚慌失措、四處流竄逃生的慘景。
根據記載,鐵達尼號船上準備有十六艘救生艇,可供1178位旅客於緊急避難時逃生之用,但該船卻在首航時即搭載2227位旅客,於是在救生設備不夠的情況下,鐵達尼號自逞其傲視群倫的搭載容量,完全藐視災難的可能發生,自然也就註定了將其中1522位無辜旅客的寶貴生命沉入北大西洋的命運。

另外根據記載,十六艘救生艇原可供1178位旅客逃生使用,但卻因旅客驚惶逃生、爭先恐後,加上調派人員不諳內部設備,前幾艘下水救生艇均是不足額搭載,直到救生艇快用罄時,才提高至最高搭載量,但為時已晚,下水救生艇早已遠離船身,無法增載旅客。於是,慌張錯誤的決策,讓鐵達尼號船難事件憑添了近五百條冤魂。
在競爭劇烈且充滿險阻的環境中,無論是金融投資者與企業經營者,一開始若無法先學會謙卑與寧靜、沉穩,卻以自恃、輕忽來面對,終有一天將跟鐵達尼號一樣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人生的道路上,經常聽到人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也常聽保險業務員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告訴你,保險對於減低意外事故所引起之風險的重要性。

但在投資理財的領域裡,你可曾想過自己在追求高報酬、享受資產增值的喜悅前,萬一事與願違時,自己的保障在哪裡?萬一股價不繼續漲,你將被迫成為長期持有股票的股東時,是否仍能透過股票投資達到財務目標。

就像鐵達尼號船難發生的三大原因:第一,通訊人員趾高氣揚,忽視鄰船的忠告,對首航者是一大錯誤;第二,一開始逃生保命工具就不足以供應逃生所需;第三,對逃生設備的使用生疏,甚至一開始便假設性地認為用不著。
因此,在決定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前,先試問自己對周遭總體環境的風險了解多少?再來,對欲買進股票的公司其過去、現在,甚至未來,又了解多少?

等這兩項資訊完整收集了解的前提完成後,仍要再確認一件事:從買進股票那一刻起,你便已經成為該公司股東,公司的實際營業狀況都與你的投資報酬息息相關,股價短期波動只是市場其他因素使然,絕大部分與所投資的公司無關。所以,除了真正影響該公司經營內涵的因素外,更應學會以平靜、沉穩的態度,面對市場上所有的雜訊。



更詳盡內容請參閱拙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69883

http://www.enrich168.com/enrich168/model_books_temp3.cfm?book_no=26950026273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