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我完全離開依靠資本家、每月領固定薪水的開始,那年,我同時取得政大財管所EMBA的學位,也通過國內證券分析師的資格考試;但是,在很多人眼中,這些加速職場升遷,重要且必備的學位或證照,隨著我離開職場後,瞬間似乎完全失去意義。
 

    在職場生涯中,跟大部份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比較起來,我應該算是幸運兒。待過國內兩家最大的民營金融控股集團,職場生涯過程中,升遷速度也比大部份同儕快。服務過的部門,不是財務就是高度專業的投資管理部門,管理過的職屬最多超過五十人,掌管過的資金超過1200億台幣,在2003年時,這恐怕是國內投信業單一部門最高記錄。
 

但,很慚愧的,我必須承認,在職場工作將近20年之間的前半段,我的自有資金的投資績效乏善可陳,前5年甚至一敗塗地。1988 ~ 19902月,我全程參與了台股攻上頂峰12682點的歷史盛況,曾經有超過一年的時間,每月區區兩、三萬多元的薪水條,在我眼裡,就如信箱裡的小廣告單,懶得瞧上一眼;1989年,我說服父親拿出名下的兩塊農地,向土地銀行北港分行貸款了約120萬的資金,當時利率約略在12%左右,加上職場薪水累積的存款,合計籌措本金近200萬,並自信不出兩年,我就可以從股市賺回更多的錢,父親也認為我應該辦得到!國泰人壽當年財大氣盛、如日中天,我待的部門又是證券投資部門,前後期同僚不是畢業自國內名校,就是從上市大企業跳槽過去。孰知,這是隨後將近5年悲慘歲月的開端。
 

1988 ~ 1989年,國內銀行股股價紛紛創下歷史新高價。省屬三商銀之中,彰化銀行最高漲到1105元、華南銀行1120元、第一銀行1110元。19896月,國泰人壽股價創下每股1975元,也是台股個別股的天險價位,至今未被突破。當時,國泰人壽每年每股稅後盈餘約在5 ~6元之間,本益比超過300倍!假設公司將每年盈餘全部配發現金,則股息殖利率僅約0.25%上下;而當年,本益比遠超過國泰人壽的企銀股,更是俯拾皆是。
 

當大部份人的想法跟你一致時,你將不太可能會去思考眾人一致性的想法是否過於瘋狂,1990年前後的台股股民正是如此。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