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短評》
1.台灣外流資金並非全是往國外去買債券相關商品,而是各類型基金都有。

2.因國內利率水準遠低於美國等主要國家,因此,以保險公司為大宗之國內法人資金不斷外流,此部份很多是購買美國市場債券為主。真正資金外流是利差問題,與台灣有無國際版債券並無關聯!

3.過去也有不少超國級債券在台以低利率發行取得資金,只是幾乎全部以法人投資為主,在OTC掛牌交易亦鮮有交易量存在。但超國級債券因在台發行,故利率亦遠較國外低,國內投資人並無享有與國外債券市場相同水準之債券利率收益,但國內資金反而多了一個外流之管道,因此,任何牽涉資金跨國流動之有價證券發行,均須經央行同意才能放行。

4.若真有眾多國際金融機構願意來台發行債券,並在台灣之債券國際版交易,當然是台灣債券投資人之福;但要說國際版上路,可以拉回外流之資金,真是顛三倒四之說法!因為,發行機構並不會把籌措到的資金留在國內呀,反而將可能產生縮小國內外利率差距效果,然而,資金外流說不定會更嚴重!

《市場新聞》
國際板債券上路 要拉回外流資金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6.10.02 03:59 am


國內首檔國際債券明(3)日將審查通過,國際板債券也將正式上路,一手催生國際板債券的金管會委員李賢源說,透過國際板,金管會要將每年流出去購買海外結構債券的五、六千億元資金,統統找回來。
目前海外結構債券都是透過銀行來台銷售,國際板債券上路後,將透過券商直接在櫃買中心(OTC)掛牌,在資訊透明等優勢下,對投資人更有保障,對券商是一大商機,銀行則多了競爭對手。

證券商指出,德意志銀行海外發行3年期美元債券的利率約為5.2%,在台灣卻可以4.8%的利率發行,節省了40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預估便宜的發行成本可能帶動其他國際機構來台籌資。

首檔國際債券是由德意志銀行發行,李賢源接受本報專訪時說,重點並非誰來發行,而是台灣已建立可與國際接軌的金流、證券流、保管流。德意志來發行,「等於找世界級的工程師來run過一趟,確認沒有問題」。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建立債券國際板的意義為何?

答:外資可以發行的固定收益商品,包括普通公司債、資產證券化商品、分割債券、結構債券等,以前都是在海外發行,賣給台灣的銀行業,銀行再賣給投資人。我現在叫外資直接到台灣來掛牌,券商、銀行、投資者都可以交易。

台灣為提供外國發行人發行的平台,日前與歐洲最大的結算交割所Euro-Clear連線。以前台灣只有金流,一個雙向道,現在多了證券流與保管流,與世界連在一起,是立體的交流道。

外幣ETF(指數股票基金)則是下一步國際板要推動的另一塊。

問:投資人在國際板買債券,跟在銀行買結構債,有何不同?

答:投資人透過銀行業買結構債,不僅手續費高、市場不流動、又不透明。但如果拿到OTC掛牌,透明度高、流動性大,手續費又低,對投資者而言是更好的選擇。

過去兩三年購買結構債券的投資人,有幾個沒虧錢?而且發行機構要賺錢、銀行要賺錢,投資人可以賺多少?銀行賣結構債,手續費就要200到300個基本點,但如果是掛在OTC的債券,手續費可能只有2、3個基本點。

外幣固定收益商品,以前都只有銀行在做,未來券商加入後,投資人可以比較,誰提供最好的、最便宜、安全的商品。銀行因為競爭者出現,未來可能調降手續費、也提高受名度。國際板最大的貢獻,就是社會的財富增加了。

我創造了一個競爭機制,讓小額投資者可以貨比三家,不會被錯誤行銷。

問:這次德意志銀行發行首檔外幣債券,還有其他發行人嗎?

答:當然有!很多外資機構與本土機構都曾向我表達發行的興趣,台灣的錢很多,外資都想進來。但重點應該是,台灣已經建置國際板的架構。以前投資人要買外幣債券,不是向銀行買結構債,就是透過券商到香港買,一年以指定用途信託出去的錢有五、六千億元,現在要把它拉回來作。而且財政部已經同意,外幣計價的債券,統統免稅。

【2006/10/02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