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短評》
1.銀行之整併可透過提高經濟規模及縮少家數以提高定價能力,進而拉升銀行經營之獲利能力,然而,銀行之整併真能提升業務品質及開拓出新業務嗎?答案恐怕頗有疑問!

2.台灣金融業長久之問題是家族經營、關係人放款、財務透明度不足、公司治理不佳、業務因廠商不斷外移使成長受到侷限等問題。

3.上述問題若無法得到明顯改善,則銀行業之本益比長期仍將難以穩定有效提升。

《市場新聞》
2006.10.04  工商時報
辜朝明:台灣金融併購是不歸路
鄧若寧/台北報導


亞洲銀行協會昨日在台北舉行,與會代表的結論是,台灣市場的資金需求不振宛如日本、金融機構由外資入主宛如韓國翻版。對此一兼具日韓特點的台灣金融市場表現,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辜朝明認為,特別是在資金需求不振、銀行業表現不易有起色方面,目前並無處方可解決此一難題。

辜朝明說,一九九五年日本實施零利率時,本來預期企業的資金需求應當湧現,但結果完全相反,錢反而借不出去,九五年日經指數跌了四四%,市值下降八六%,企業負債情況更加惡化,惡性循環的結果,企業更無信用向銀行借錢。


後來日本貿易持續順差,錢滿為患的情況愈來愈嚴重,但銀行業存放比仍然起不來,企業拚命賺取外匯還銀行錢,卻無法向銀行借錢,到後來,家庭支出減少,消費金融始終沒起色。他也坦言,台灣的情況跟日本相似,而這種現象並不容易解決。

亞銀協會現任會長、韓國信韓銀行最高顧問崔東洙則表示,金融業整併勢不可擋,崔東洙還以韓國為例說,前五大銀行中,第一大和第二大銀行分別為花旗及渣打銀行購併,且還有外銀將購併目前韓國第五大銀行。而台灣目前檯面上浮現的併購個案,被併購對象雖並非排名居前的大銀行,但準備進軍台灣市場的外資,同樣由渣打與花旗領軍,發展趨勢與韓國也有類似之處。

崔東洙並說,外資購併韓國銀行時,對韓國業者和政府形成一大挑戰,也引起社會的議論。但韓國政府後來發現,國銀成為外銀子行並不可怕,只要訂好遊戲規則讓業者確實遵守,並作好監理制度即可,「且在監理上不能過度偏袒國銀,以免外銀來抗議。」

崔東洙還說,外資剛開始購併韓國銀行時,都是以一半或二到三成的低價購併,造成社會極大反彈,但外銀入駐確實使銀行經營復甦,成為雙贏的局面。

中信金董事長辜濂松也表示,購併是台灣金融政策的趨勢,銀行太多和太少,對國家經濟都不利,台灣銀行業應該要有一定的數量。他認為可以借鑑日本和韓國的經驗,例如日本現在大型國際銀行只有三家,本來卻有三十幾家銀行,但在日本政府的政策鼓勵下開始進行大幅度整併,這就是一種成功的再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