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網路流傳)

《獵豹短評》
透過越來越多境外基金的引入國內,購買共同基金已成全球化佈局,國內投資人很容易可以透過銷售通路取得基金的過去及現在投資狀況,這已使國界藩籬阻隔資產管理市場之競爭障礙完全拆除,國內基金業者唯有力求精進,否則難逃被市場淘汰之命運!

《市場相關新聞》
2006.11.07  工商時報
基金下架兩樣情 境外爆紅國內冷
魏喬怡 孫彬訓

繼國內銀行陸續停賣富達投信的國內基金後,近來聯邦銀行也悄悄在網站上及寄發給客戶的對帳單中宣布,明年一月起將停賣金復華、盛華、台陽、台新、新昕、金鼎全系列基金與富邦股票型基金。同是下架,但這波國內基金下架風,卻跟二○○四年十月開始掀起的「下架中國基金」有著迥然不同的原因。三低成箭靶 銀行不愛

據了解,這波國內基金下架主因來自三低:手續費低、詢問度低、銷售量低。與之前因績效太好,導致投資和中國的比重超過一○%的下架中國、香港基金有著天壤之別的命運。前者是悄悄黯然地被銀行下架,後者則是下架前掀起一陣狂賣風後光榮退役。


儘管聯邦銀行強調,下架國內投信基金只是例行性的調整產品線,並非與個別基金公司有合作不愉快或是另有內情。

但有銀行業者透露,國內基金手續費低廉是下架一大推手,之前富達投信打出零手續費的優惠後,就讓銀行通路大感「做白工」,因此陸續下架,將主力轉向手續費較高境外基金;另外,站在通路端的立場,有時基於管理成本考量,也會將民眾詢問度低或是銷售量差的冷門基金下架。

掌握大中華商機 當紅

平心而論,基金下架原因百百種,有些是因為銀行系統無法配合基金公司,有些是銀行端內部考量因素而下架。撇開這些外在因素,若單就基金本身的報酬率來檢視,這批將被銀行停賣的國內基金,是否遭受委曲?若從一年來的績效來看,五十五檔基金中(見表),僅不到三成的基金績效優於同類型基金,其他七成基金的績效皆僅位於平均值,甚至低於平均值,甚至有十四檔基金自今年以來還讓投資人面臨虧損的局面,看來國內基金確實有檢討的空間。

基金業者則分析,這波土洋基金大戰中,境外基金能當紅,其因有二,一是國內投資人想掌握大中華商機的企圖心越來越強,而目前只能透過投資境外基金,才能滿足這個需求,在中國明年經濟成長率依然強勁下,讓國內投資人不得不動心。

投資標的多元 獲青睞

第二,境外基金的布局相當多樣化。從近來新引進的境外基金來看,不管是操作哲學、投資市場、產業、標的都相當多元。以投資市場來看,除了過去大家所熟悉的歐、美、日、新興市場等,更擴大到中東、中歐等投資人陌生的區域。產業的布局也擴大到水資源、能源、黃金、社會責任、REITs、ABS、MBS等等,讓理專手中的產品線更能滿足各類型投資人,也讓投資人的布局更廣、更具全球視野。

看來在這波土洋大戰中,國內基金若想打破外國月亮比較圓迷思、重拾銀行與消費者青睞,還得再多加把勁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