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Samlucky原創並分享,特此致謝!)

《新聞重點及短評》
「員工分紅費用化上路後,員工可獲得的配股數大幅縮水,不少企業改採加薪以減低對員工衝擊。以聯發科為例,自去年起即在原本薪水總額中的「底薪」與「配股」外,新增一項「職等津貼」的給薪名目,按照員工職等高低,每月額外給付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的金額,底薪部分也有一兩成左右的調整。總計職等津貼與底薪調整後,聯發科平均每人調薪幅度約在25%至30%之間。」

短評:
1.2008年股東會中決定的盈餘分配案中,仍將出現員工參與配股的盈餘分配案。(參與分配2007年盈餘)

2.從2008年開始,所有員工分紅配股及員工認股權全部要按公平市價費用化入帳,因此,有很大比例的上市櫃公司會採取調高員工薪資的配套措施,這部份將反應在員工薪資費用裡面,也就是公司的管銷等營業費用將出現提高現象,這將使得其營業利益率下降,最後使其說後盈餘在未來一年下降。

3.員工分紅費用化後,對原本競爭力較強的一線廠商,應屬短空長多;因為,二、三線廠承受的成本上升壓力最重,最後可能使優秀員工產生往一線廠挪移的現象。長期而言,一線廠、具高度競爭優勢的公司,將可望因此制度變動而得利!


《相關新聞報導》

因應員工分紅費用化 聯發科加薪25~30%

【經濟日報╱記者林杰兒/台北報導】 2008.02.25 08:22 am


因應97年起員工分紅費用化的衝擊,許多科技企業大幅調薪,以求留住人才。不過,資誠企管顧問公司執行董事林瓊瀛直言,這種「雨露均霑」的加薪方式過於粗糙,建議企業應設計更精緻的配股獎酬計畫,才能更有效地進行目標管理與績效提升。

員工分紅費用化上路後,員工可獲得的配股數大幅縮水,不少企業改採加薪以減低對員工衝擊。以聯發科為例,自去年起即在原本薪水總額中的「底薪」與「配股」外,新增一項「職等津貼」的給薪名目,按照員工職等高低,每月額外給付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的金額,底薪部分也有一兩成左右的調整。總計職等津貼與底薪調整後,聯發科平均每人調薪幅度約在25%至30%之間。

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鍾丹丹透露,有客戶想出一套「富兒子」理論,打算將集團內未上市子公司的股票作為配股,以著眼未來遠景的方式搶人才,同時也降低配股費用化對母公司的影響。

林瓊瀛指出,員工分紅列為費用,直接成為公司經營成本,對企業與員工最明顯的影響就是「派變小了」,公司可用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籌碼變少,影響所及,不僅企業對員工紅利的發放將更趨謹慎,同時也必須重新思考獎酬制度對員工激勵與留任的實際成效。

至於當前科技業普遍加薪三成的情況,林瓊瀛則認為,這雖是新制度下不得已的應急之道,然以企業長期營運發展來看,實在是過於粗糙且急躁的作法。尤其固定底薪部分同步增加,等於鼓勵績效不佳的員工「繼續躺著幹就可以」,很難發揮有效獎勵的作用,建議企業應設計與績效更為掛鉤、有配套條件的配股獎酬計劃,讓薪資更為差異化的菁英政策,才能在當前人才爭奪戰(war for talents)中立於不敗之地。

林瓊瀛說:「對很多管理職的員工來說,股票縮水的程度幾乎等於是原來薪水少了一半,公司就算現在加薪30%、40%都不夠,」他強調,薪酬待遇已經不再是影響員工留任意願的唯一要素,其他包括企業聲譽、組織文化、工作自主權、管理階層素質等,都是關鍵,因此除了實質的報酬之外,不妨多增加一些如公開表揚、頒獎等「心靈薪水」,或許能強化員工對企業的認同與向心力。

【記者林杰兒/台北報導】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全球PricewaterhouseCoopers日前發布「2007全球企業配股獎酬制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儘管相關法規與會計處理日趨嚴格且複雜,但企業對員工紅利配股的激勵效果仍普遍予以肯定,而績效表現將成為股票發放的重要依據,未來員工薪資差異化的情況將更明顯。

這項調查中,有接近半數的企業主指出,未來的配股獎酬將更以績效作為調整依據;這種以績效表現為基礎(Performance-based)的配股方式,未來也將大幅取代目前企業普遍以服務年資為基礎(service-based)的配股方式。也就是說,員工往後將很難再「活得越久,領得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PwC最早是從三年前開始進行此一年度調查,當時全球只有美國在討論有關分紅費用化的問題,之後才逐漸演變為全球趨勢。

今年在相關的會計處理與資訊揭露要求下,企業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砸重金留才,而「固定薪水減少、不確定性薪酬(at risk pay)提高」也將成為常態。

【2008/02/25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