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及短評》
『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斯班上個月指出,美國進口的大陸產品在5月漲價0.3%,是大陸廉價出口品緩和通膨效果消褪的初期跡象。
接著在6月,大陸進口商品又漲了0.3%,寫下2003年12月有紀錄可考以來雙月最大漲幅。』

短評:

1.人民幣升值、中國內部工資及土地價格持續上揚、加上原物料吃緊等問題,都是造成中國外銷品價格走揚之主要因素,預期這種情況在中國經濟未結束加速成長期之前,將不會改變。

2.全球利率將被迫同步走高,此也正是全球經濟快速成長之表徵;但物價及利率同步走高將使經濟擴張之力量逐漸拉緊,使股票市場在熱絡之餘,投資風險亦漸次拉高。

3.全球經濟處於加速成長期殆無疑問,但在市場一片歌舞昇平之際,保留一點戒心則是必須要有的基本認知!


《市場相關新聞》
大陸輸出通膨 升息壓力全球化

【經濟日報╱編譯湯淑君/彭博資訊二十三日電】 2007.07.24 03:46 am


美國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價格日益上揚,對從英國到印度的全球各國央行來說,無異敲響警鐘,提醒他們可能要為自己長久來鼓吹的「全球化」付出代價,升息壓力在所難免。

過去20年來,中國大陸一直是廉價製品的來源地。但隨著全球經濟快速成長推升物價,大陸可能正開始輸出通貨膨脹,讓各國面臨升息的壓力。

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斯班上個月指出,美國進口的大陸產品在5月漲價0.3%,是大陸廉價出口品緩和通膨效果消褪的初期跡象。

接著在6月,大陸進口商品又漲了0.3%,寫下2003年12月有紀錄可考以來雙月最大漲幅。

鑒於全球化增進對外貿易、資金流通加快、商品行情迭創新高等助漲物價的因素,都超出各國貨幣決策者所能控制的範圍,摩根士丹利經濟專家費爾斯說:「現在,各國以貨幣政策控制國內通膨的效力,恐怕已大不如前。」

世界經濟加速整合,到底會造成什麼影響,現在還不是十分清楚。Fed主席柏南克表示,廉價進口品帶來好處,但因原物料和能源價格上漲,其利弊難以定論,也讓政策制定更複雜。

全球需求增加已推高食物和商品價格,造成備用產能吃緊,加上外國投資增加,已削弱各國央行藉調節貨幣供給額控制經濟的能力。

以往,自大陸、印度等國進口低價商品,有助於抑制通膨,讓各國央行得以壓低利率、刺激經濟成長。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估計,2002至2005年間,全球化至少抵銷富國0.2%的通膨率。

但如今,通膨超出預訂目標,逼得全球央行提高利率,或讓利率長時間維持高檔。

英國央行7月5日把利率提高到5.75%,而歐元區13國的利率已達六年新高,而且繼續看漲。

加拿大本月把基準利率提高到4.5%,紐西蘭本周也可能把基準利率提高到8.25%的歷史新高水準。

英國央行說,進口價格上漲是通膨風險升高的因素,也是升息原因之一。在美國,Fed官員也表示,通膨是他們最關切的問題。

未來兩天在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各國經濟學家和官員將針對全球化對金融政策的衝擊展開辯論。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認為,全球化將繼續刺激競爭,所以若是大陸製品漲價,企業會把生產線轉移到越南、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低成本國家,仍有助於抑制通膨。

【2007/07/24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