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YAO-CHING原創並分享,特此致謝!)

此刻企業減資真是利多嗎?

最近媒體因凌陽欲實施減資而有諸多報導與討論,減資到底有何意涵呢?獵豹也來說說我個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因為減資而衍生值得思考之問題,有下列幾點如下:

一、 減資將使企業之淨值比率下降。

減資一方面減少企業發行在外股份總額,同時也使企業資產(現金)下降,直接使企業體之負債比率上升,可用內部資源減少,影響企業財務之穩健度,另一方面,企業因財務結構轉弱,也可能使其整體債信下降,推高其未來對外之舉債融資成本。

二、 減資所退還之現金從何處而來?

一般實施減資之企業都以發還現金股金方式實施減資,但此現金究竟是公司閒置現金,還是將以對外舉債而來呢?若是閒置資金,除非是擺在公司金庫的現鈔,否則因減資將使資金原本可產生之收益消失;若是對外舉債而來,則將產生利息費用使公司未來稅後純益下降,對公司所有股東不見得是好事!

三、 欲實施減資之公司是否有長期負債存在?其利息成本是多少?

若公司有閒置資金,且未來一段很長的時間將無新的投資計劃,若帳上仍有高利息成本的長期負債未還,為何不先清償公司長期負債呢?除非長期負債之成本極低,而股東取得所退還之股金所自行投資之無風險報酬可以大於公司長期負債成本之收益,否則,公司也不應選擇減資一途。

四、 公司經營者是否真無運用資金擴展業務之能力了?

有些人會認為有一些產業根本不需要蓋很多工廠,買很多機器設備了,所以便不需要有太多資金需求。我個人認為這完全是做為一個企業經營者不應有的推辭,大家都很清楚,在講求企業無形資產及高智慧財產權之現代財會理論,企業體對無形資產的投資有時更甚於有形資產之購置,若以並無購置有形資產之需求,便將公司資源長久閒置,甚至想藉減資而另有他圖,是對不起所有股東之思考及行為,這樣的經營者很難成為值得託付資金的對象。

五、 減資是否真能使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上升?

ROE = 稅後純益 / 股東權益總額
由上式可知,減資將使股東權益因股本下降而跟著下降,若稅後純益沒有改變,則ROE便可以提高,當然因減資而使企業可用資源減少,短期可能使公司之獲利不會產生立即且明顯之影響,但長期而言,稅後純益是否真能維持不變,恐怕很難說!
若因短期減資而影響公司長期資金的規劃及業務擴充之能量,長期而言,因稅後純益之下降,將使長期股東權益報酬率可能跟著下降,而不是提高。

六、 從財務觀點而言,如何衡量一家公司是否應減資呢?

外部股東就投資公司之立場而言,以其本身之資產委由經營者長期經營及運用,而運用資產的報酬率可以簡單地以公司財務報表中之總資產報酬率來衡量,當一家公司運用總資產的報酬率遠大於外部股東自己運用資金的報酬率時,便不應以公司無資金需求而退還公司股金。且若其總資產報酬率大於對外舉債之資金成本,甚至應鼓勵公司在舉債能量範圍內舉債擴充業務規模。因為當總資產報酬率大於對外舉債之成本時,增加對外融資、提高投資規模,將可使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向上提升!

七、 為何高資產報酬率之公司要減資呢?

從財務觀點而言,實在找不到此類公司為何要減資之理由,獵豹只好來猜猜看它有那幾種可能使大股東及經營者決定減資!

第一種可能,經營者對所投資的業務已無能到家,認為只有有形資產才值得投資,包括人力資產在內的其它無形資產都是多餘的,因此,公司便不需要資金,急著退還股金給股東!

第二種可能,也是我最不願看到的,那就是,因為早期公司對海外投資仍存有探路風險、且未達淨值40%之上限,因此,便保留一堆資金在帳上以備不時之需;然而,當海外或大陸投資開始產生明顯獲利或技術已移轉得差不多了,便想獨享風險降低後之經營果實。一來,減資後,大股東可取回資金,再透過第三地參股(通常是私募等非公開、公平籌資方式)台灣母公司在海外之子公司或孫公司,以提高自己對大陸公司的投資比例、並稀釋母公司所有股東對大陸已獲利公司之股權比例;二來,透過私人海外參股方式,根本不用受投資中國大陸不得超過淨值40%的限制,因為,投資者身份甚至已非中華民國國民了!若是此種公司,經營者及大股東擺明了是把台灣母公司的外部股東當呆瓜,大家可得小心,因為,透過減資題材拉高股價後,他們不只會取回股金,接下來可能就會在台股賣出手中持股。減資可能變成包裝炒作題材之毒藥糖衣,等短期股價漲過後,就是公司海外投資比例大幅下降,投資收益持續下降,接下來台灣公司的業務轉單由大股東佔絕大部份投資比例之中國公司接手,原來股東所投資之台灣母公司最後業務將不斷委縮、甚至走上下市一途!

由上面分析可知,當媒體一窩蜂炒作減資題材時,大家可得睜大眼睛,千萬不要跟著起舞,大股東或經營者沒給一個合理說辭前,請先保守看待!長期而言,則應視機斷然與此類公司經營者劃清投資界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