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XQ全球贏家


短評:

整體物價水平仍算穩定,但隱約嗅到往上的趨勢。目前國際原物料價格,除農產品外,其餘工業產品原物料價格並未大幅上漲,加上台幣小幅升值,物價情勢暫無失控的危險。



油氣雙高 上月物價漲幅飆升

 

主計處統計,11月消費者物價比去年同期上漲1.53%,是九個月來最大漲幅,主因是油料與燃氣價格都出現兩位數上漲。主計處官員表示,零售端慢慢反映出上游原物料價格大漲的影響,明年通膨壓力跟著增加。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此外,扣除蔬菜、水果及能源後的核心物價,11月也較上月上漲0.21%,與去年同期比較也上漲0.91%,也是今年3月以來新高。

主計處官員表示,過去核心物價除了農曆過年漲幅會大於1%,正常都是低於1%,11月已是中間偏高水準,主計處將密切注意。

主計處昨(6)日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06.68,是民國97年11月以來最高,代表物價情勢經過一番調整波動後,如今又回到兩年前的水準。

不過,當年爆發金融海嘯,國際油價下跌,當時物價處於下降趨勢,上月則是由低點上漲的上升趨勢,情況不同,卻更值得關注。

今年前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來看,比去年同期上漲0.94%。主計處第三科科長吳昭明指出,今年物價還算穩定,12月開始到明年農曆春節,因為躉售物價漲勢逐步轉嫁到下游,零售端價格慢慢出現上漲,顯示通膨壓力增加。

美國持續量化寬鬆政策,吳昭明表示,美元續貶,國際原物料價格就有續漲壓力,目前國內已用新台幣升值方式因應,雖然仍將直接衝擊躉售物價(WPI),消費者物價指數要看商品轉嫁情況。

主計處預估明年物價較今年上漲1.85%,吳昭明說,「還在合理範圍內」,目前看來,雖然通膨壓力增加,但明年暫時沒有通膨疑慮。

主計處統計結果顯示,11月消費者物價的七大類指數全面上揚,食物類中的蔬菜、水產品及乳類等價格上揚,衣著類因金飾、珠寶價格上漲,反映上游基本金屬價格上漲,居住類的門窗修繕費用增加,小麥、黃豆、玉米相關的食物類價格也走揚。

【2010/12/07 經濟日報】


嚴防通貨膨脹

主計處在11月底公布的最新GDP統計與預測中,預期在今年高成長的基礎上,明年經濟仍可望成長4.51%,而消費者物價則將僅溫和上漲約1.85%。這樣的數據顯示,台灣經濟將呈現穩健的擴張,不致有通貨膨脹的疑慮。

即使主計處對物價情勢相對樂觀,但我們認為各種國內外因素的交互作用,將使得物價問題成為明年經濟的重大變數,值得特別注意。馬英九總統顯然也對景氣復甦時的物價變動有所警覺,他在本月初接見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薄瑞光時也表示,控制物價將是政府未來的施政重點。

過去20年來,台灣經濟並未受到通貨膨脹的困擾。1990年代時,台灣經濟經歷了三個完整的景氣循環,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卻逐步下降。2001到2003年之間,CPI年增率曾連續三年為負,當時甚至有「通貨緊縮」的疑慮。此後CPI維持溫和的增長,但2009年時因經濟危機而再度降為負數,直到今年才由負轉正。

目前的情況與過去大不相同。在這波經濟危機發生之初,歐美主要工業國家為了增加市場的流動性,避免全球經濟陷入大蕭條,紛紛壓低利率,結果造成國際熱錢為了逐利而四處流竄。美國聯準會(Fed)隨後推出的量化寬鬆政策則使熱錢問題更加惡化。熱錢所及之處,推升了各地資產價格,今年以來更造成原物料與糧食價格大幅上漲。最近極端氣候在各地頻繁出現,能源價格也蠢蠢欲動。

當國際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自然形成許多國家通貨膨脹的壓力。亞洲幾個新興市場已經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如印度物價上漲超過8%,中國大陸的物價也漲逾4%。我國今年的物價雖只有極輕微的上漲,但由於進口持續增加(今年前三季進口增加率高達35%),未來國內物價必然會受到影響。

除了進口物價外,國內資產價格上漲也對通貨膨脹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信義房價指數的大台北月指數顯示,今年初迄今大台北地區房價已上漲一成。即使中央銀行採取了不同政策以打擊投資客,但房價上漲的勢頭並未稍歇。高房價推高租金,成為另一個物價上漲的推手。更嚴重的是,高房價很容易引發對通貨膨脹的預期,造成大眾爭相競逐資產以保值,從而使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

由於多年來台灣物價漲幅不高,很多人可能已經忘記通貨膨脹的危害。在兩次石油危機時,我國的CPI年增率都曾攀上高峰:1974年時曾達到驚人的47%,1980與1981年時也都超過15%。在當年,伴隨著物價快速上漲,經濟景氣隨之衰退,而且引發很大的社會不安。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通貨膨脹一旦出現,整個社會就必須付出很高的代價去控制它。

由原物料價格漲勢所帶來的進口物價上漲,政府雖有短期措施可做為調節,但畢竟可著力的少。所以,政府應將重點放在影響物價的國內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房價,避免房價在短時間內過快的上漲,帶來通貨膨脹的預期。準此,政府應該嚴打炒房,除了加強對投機性房地產的信用管制外,也應研議對投機性房地產交易課重稅;這項政策絕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而應儘快付諸實現。

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政府也必須同時在資金面加以控制。除提高銀行的存款準備率,收回市場上過度浮濫的資金外,中央銀行亦應考慮更大幅度的調升利率,對市場的投機行為產生更強的抑制作用。我們相信月底的央行理事會,對此應有所作為。

台灣目前通貨膨脹的柴薪(國內外因素)已然具備,政府一定要有積極的作為,以免通貨膨脹的火苗燃起後,一發不可收拾。

【2010/12/07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