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

推動通貨膨脹之成因主要有兩大類型:即成本推動及需求拉動型兩種。前者主要因原料價格上漲或供給量減少,造成商品之生產成本上漲,進而促使商品市場之均恒價格上漲;後者則主要為下游總體需求轉強,導致市場商品供不應求,最後商品市場均衡價格跟著上漲。

此次食品類商品價格上漲主要因天候異常,導致農產品生產量減少,推升農糧等大宗物資之上漲,加上全球游資到處快速移動炒作,終使短期價格向上飆升,這是一個典型的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型態,並非全然來自下游需求力量之轉強。

農糧生產有一定的週期及等待期間,因此,短期間內食品價格將很難下降,但我們應該關心的是此波食品類物價上漲是否會延伸至一般性工業產品,若不會,則農糧價格上漲現象就會在農產品生產週期重新到來時消失。

非能源及食品類物價才是分析總體經濟趨勢中之物價情勢裡面最重要的環結,然而,能源及食品類物價若失控長期飆升,終將影響一般性物價之穩定性,這是值得後續追蹤觀察的。



《相關新聞報導》
原物料漲翻天 泡麵喊漲兩成

原物料漲翻天,國內第三大泡麵業者味丹企業率先表態,農曆年後將漲價至少一成,低價袋麵漲幅更達20%;龍頭統一企業轉投資的維力已評估跟進,但統一本身強調農曆年前不漲價。由於成本壓力已到臨界點,農曆年後恐將跟進。

經濟日報/提供

業者表示,去年下半年起,泡麵的三大原物料:麵粉、油脂、牛肉塊,價格不斷上揚,漲幅最大的是麵粉,至少漲三成。原先預期原物料今年可望漲多回檔,但眼見全球氣候異常、澳洲又豪雨成災,接下來恐怕「還有一大波段上漲空間」,業者面對成本壓力,「實在已經受不了」。

台灣泡麵上一波漲價,是在2007年10月,當時漲幅達一成左右,也是因為全球原物料價格狂飆。康師傅在去年11月時在大陸調漲中間袋麵的價格,漲幅約10%,其他業者如統一、華龍等跟進,顯示原物料價格飆漲,後續可能有更多的食品要漲價。

味丹表示,這波漲幅視品項不同而有差異;以旗下最受歡迎的「味味一品」為例,便利商店的零售價每碗48元、農曆年後將漲到53元;「味味A排骨雞麵」碗麵零售價20元、漲價後為23元,袋裝原先一包15元,將漲到18元,換算漲幅高達20%。消費者要省荷包,最好在農曆年前大採購。

國內泡麵龍頭統一及持股逾三成的維力食品,對於是否漲價,目前都還在評估階段。不過業界認為,各家業者的成本壓力都逼近臨界點,若味丹喊漲,統一、維力跟進的可能性極高,農曆年後國內泡麵漲勢恐將全面啟動。

統一表示,政府在農曆年前積極平抑物價,統一農曆年前絕對不漲,並檢討成本結構;不過,國際原料漲翻天,「我們的成本壓力真的很大,農曆年後有機會進行調整」。

【2011/01/18 經濟日報】


商品太火 投機客買翻了

英國金融時報17日報導,2011年才剛開始就讓人想起2008年初,農產品價格飆漲已激起人們對糧食危機和石油市場泡沫化的恐懼。商品的實質需求和投機客對商品的多頭部位雙雙暴增。

部分國家的通膨壓力與日俱增,使得商品市場的投機行為再次引發關注。

玉米、黃豆和小麥價格本月已重登兩年前高點,當時曾導致從海地到孟加拉的全球30多國出現糧食暴動。倫敦布侖特原油價格上周五(14日)升抵每桶99美元的27個月新高。


美國監管當局上周提出一套影響廣泛的規範,旨在限制大型交易商對商品價格的影響力,以紓解外界對新一波糧食危機可能危及全球經濟復甦的疑慮。許多參議員也警告,「投機泡沫可能推升汽油和食品價格進一步上漲」。

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包括實質需求升高,例如中國去年汽車銷售成長三分之一,推升汽油需求;美國乙醇業今年將消耗美國四成的穀物,則拉抬玉米需求。

部分投資人大舉押注,也是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巴克萊資本公司估計,去年有600億美元資金流入商品市場。部分觀察家相信,投機交易推升商品價格至過高的水準,萬一對經濟的樂觀看法消退,可能產生強大的後座力。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資料顯示,包括避險基金在內的基金經理人非常看好商品會漲,去年12月底這些經理人對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原油期貨和選擇權的淨多頭部位創新高,去年9月同一批經理人對玉米的淨多頭部位也創新高。

如同分析全球趨勢的避險基金,基金經理人包括使用電腦程式搭上市場趨勢的趨勢追隨者,以及在數秒內調整部位的「高頻」交易員,電子交易商去年推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能源、金屬和農產品交易量創新高。

摩根士丹利商品行銷部主管史雷爾說:「仔細看看商品間的關聯,銅價若上漲,兩秒後油價就走高;美元跌時油價就漲。近來很常出現這種交互影響。」摩根大通石油研究部門主管伊格斯也說:「去年每日石油需求大增250萬桶,供應卻沒有趕上,有關投機客推高油價的說法很難成立。」

【2011/01/18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