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

把各級政府負債、各類退撫、勞工退休等,近似公共債務的飲形負債全部納入,台灣不會比歐豬國家好太多!




經濟日報社論:

無可逃避的減債義務
 

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2012年「全球競爭力評比」,144個國家中,台灣競爭力整體排名為全球第13,落後星、港及日本,位居亞洲第4。但是,表面強勁的國家競爭力,卻潛藏龐大的赤字隱憂。144個受評比國家中,台灣的財政赤字與債務,不論累積債務或年度流量舉債,排名雙雙下滑。顯示政府近年改善赤字,交出的財政成績單,在國際重要經濟觀察機構眼中,仍是一紙紅字。

世界經濟論壇是以基本需要、效率增強、創新及成熟因素等3大項指標,評比144個國家的競爭力。3大指標之下再涵括總體經濟環境、基礎建設等12中項;每一中項又包含財政赤字、企業貸款容易度等111個細項。

台灣在2012年WEF全球競爭力得分5.28,創下6年最佳表現,整體排名卻文風不動。持續停留在13名的原因之一,正是受年度財政赤字(100名)與政府債務(75名)拖累所致。

財政赤字與政府債務排名持續退步,已經不是第1年。WEF給台灣的忠告是:競爭力強勁,但應注意預算赤字,財政穩健度仍待加強。不只WEF,洛桑管理學院(IMD)、國際信評機構如惠譽(Fitch)等,也曾先後對台灣提出類似警語。減債對台灣來說,不僅關乎競爭力的提升,更是決定走向強健或是衰敗的關鍵。

事實上,政府並未忽視國債問題,且連續4年以控制歲出成長的手段,企圖降低舉債攀升的速度。例如,台灣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已從去年2.5%,降至今年的1.6%。不過,在WEF的排名上,財政赤字仍從91名滑落至100名。若自我比較,台灣預算赤字占GDP比重下降誠屬可喜;但放大至全球卻可發現,排名不進反退,代表政府對減赤付出的努力,相較各國改善的速度,其實並不足。

台灣的債務究竟有多高?依據2012年預算數,中央政府存量債務將達5兆531億元,占前三年GNP比重為36.91%,距離法定40%上限,僅餘3.19個百分點的空間。換算剩餘舉債額度是4,370億元。按照政府近年平均舉債2,000億元的速度,舉債「破表」指日可待。由此亦可見,台灣縱使沒有類似歐債危機,近年每每靠舉債弭平收支差短的應急作法,在債限瀕臨觸頂,即將無債可舉之際,卻有周轉失靈的危險。

債務上升根本因素就是支出大於收入,因而當收支不平衡,避免舉債只有一種方法,不是多賺就是少花。國家財源主要是稅課收入,但受經濟榮枯影響,近年成長有限,占歲入比重始終在六、七成間徘徊。財政部曾經評估,即使歲出維持2012年1.94兆元規模(零成長),歲入成長速度仍不足以因應財政缺口,每年仍有1,300億元至2,700億元的差短出現。

換言之,光是控制歲出卻無更積極開闢財源的辦法,僅能拖住債務攀升速度,根本難以減債。台灣需要一份比過去更「有感」的債務瘦身計畫,並且要從收支結構下手。譬如,稅課收入僅占歲入七成、租稅負擔率幾近全球最低,但輕稅卻非普遍感受,擴大稅基或提高稅率,重新分配租稅義務,乃屬必要之途。另外,活化並提升國有資產運用效率;鼓勵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以取代公務預算;採取高比率強制還本策略,降低債務水位等,都是減債的基本功,必須落實執行。

國債在10年內暴增約2兆元,期間政府雖曾擬訂財政平衡目標,但早已在2年前跳票;如今債務水位上升近1倍,難度也翻了1倍,再不積極減債,台灣豈有再磋跎10年的機會。為債務瘦身,不只是關係這一代的福祉,更涉及下一代的權益,這是當前執政者無可逃避的義務。

【2012/09/27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