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Samlucky原創並分享,特此致謝!)

《短評》

1.由原油及天然大宗物資近幾年需求不斷轉強所傳導出的下游消費品價格上漲已正式成形,並已成為近來全球共同現象;這將使一般民眾可支配所得持續下降,中低收入者之生活水平明顯下降。此種全球共同現象,將成為經濟景氣循環之自然收縮力量。

2.因高資產及高所得者受影響之程度遠低於中低階層,因此,消費型態仍將持續維持兩種逆方向發展的模式,『高價稀有創新』與『低價量大』同時並存;其次,保值型投資概念將重領風騷,實質資產價格(優質股權或不動產)可望再度受惠,但股權資產投資風險則隨收縮力量增強而提高。

3.利率上揚將是全球趨勢,在高土地成本、高工資、高原物料成本同時並存下,邊際利潤廠商及高負債比率廠商經營壓力將快速增加,在投資選擇上,應避開高負債比(低自有資本比率)、低營業利益率之公司!


《工商時報社論》
工商時報 2007.07.23 
消極不作為將引發更大的物價壓力
工商社論

最近國內物價普遍上漲,基層民眾怨聲載道,但是,政府部門似乎是視而不見,迄今毫無作為;行政院發言人新聞局局長謝志偉甚至公開表示:當前物價情勢是「人心浮動」,不是「物價浮動」;其實物價有上漲,也有下跌,媒體應該本於「真相」作平衡報導。

行政部門對當前物價情勢的認知與心態,令人不敢恭維,也難以苟同。通貨膨脹的可怕,就在於壓力形成之後,會不斷地膨脹,如果未加以疏導,一旦超過極限,物價壓力就會奔騰而出,一發不可收拾。而物價一向易漲難跌,通膨爆發後再來收拾,不但需付出極高的代價,而且效果有限。是以,在世界各國,任何具有經濟常識的政府決策者,對通膨都不敢掉以輕心;物價稍有風吹草動,都會採取必要措施以防患於未然。國內面對嚴峻的物價情勢,官員居然還講一些五四三的風涼話,在全世界恐怕是絕無僅有。政府施政品質如何,亦可見一斑了!

我們特別要提醒政府,最近國內物價情勢不同於以往,不僅已出現明顯「浮動」,而且壓力持續快速擴大,若不採取有效對策,大有可能演成物價飛騰的惡性通膨。從現象觀察,近來國內物價浮動是輸入型通貨膨脹,受到國際油價、大宗物資及乳品等價格飆漲的影響,國內各項民生物資包括汽油、瓦斯、黃豆、小麥、奶粉、鮮乳乃至冰品、速食麵、糕餅等食品價格紛紛上漲,幅度少則一、兩成,多則三、五成;交通事業因成本大幅上揚,也醞釀調漲運費;與民生有關的各類服務業亦因成本壓力紛紛開始調價。而很多業者更醞釀在中元節後進行另一波調價,後續物價壓力愈來愈大。升斗小民薪水沒有增加,但荷包卻快速縮水,民怨的激升可以想見。儘管主計處公布今年六月物價指數僅上揚○.一%,但一般人民對這波既快又急的物價漲勢感受完全不同,官方統計的反應遲鈍及與實際狀況的明顯落差,反映的反而是政府高官的不食人間煙火,以及毫不體恤生活負擔大幅增加的小老百姓。

國內物價情勢的後續發展更不容樂觀。上週國際油價已飆高到每桶七十五美元,而且沒有止漲跡象。在全球石油需求持續強勁,供給仍然緊俏的情況下,部分國際投資機構預測今年秋天油價可能飆高到每桶九○美元以上;即使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決定聯合增產,油價也將維持在每桶七○到八○美元間。高油價將進一步刺激國際農工原料價格上漲,對國內物價的衝擊將更形擴大。事實上,目前物價尚未形成燎原之勢,原因之一是政府不准台電公司在總統大選前調漲電價,因為這項政策台電今年虧損估計可能超過新台幣五百億元,此等高昂的代價其實也是由全民買單。另外,糖價、鹽價也被壓抑不准在選舉敏感時刻調整。政府為選舉刻意營造物價穩定的假象,還硬說是「人心浮動」,簡直是自欺欺人。

國內金融及經濟變化讓物價問題更為棘手。最近兩個月國內股價不斷攀升,上週已突破九千五百點大關,創下七年來新高點,並向萬點邁進。股價勁揚帶動可觀的財富效果,讓有錢人變得更有錢,奢侈性消費激增造成短期需求的假象,對蠢蠢欲動的物價無疑是火上添油。房地產價格也隨股市熱潮持續上揚,台北市豪宅行情突破每坪一百五十萬元天價;房地價格普遍上漲也增加企業經營成本,對物價壓力更形升高。事實上,股票及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大幅膨脹,造成財富重分配效果,已嚴重傷害那些沒有什麼資產的中低收入者;若再觸發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弱勢者無疑是二度傷害。

無論從經濟理論或實務的角度來看,國內物價壓力顯然已如瀕臨極限的壓力鍋,隨時可能爆裂奔騰。政府如有起碼的經濟常識,就應該盡速研擬提出穩定物價的全盤對策,而不是一味粉飾太平,或故作鎮定,指責媒體報導偏差。而肩負對抗通貨膨脹責任的中央銀行,也必須排除來自政府高層的壓力,展現決策的獨立性及自主性,適時調整貨幣政策,引導偏低的利率能夠真實反映物價變動,發揮守門員的角色。假如中央銀行有積極作為,起碼可以彌補行政部門的無知與消極的不作為,國內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風險就會大幅降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