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網路流傳)


《獵豹短評》
隨著新興國家內需市場快速成長及國貿易協定之不斷成型,美國市場佔全球貿易量持續降低,但是就其絕對金額而言,美國無疑地,仍是目前獨步全球之最大消費市場!

《相關新聞》
歐日亞 對美經濟依賴降低


■ 編譯謝璦竹/彭博資訊二十五日電

美國經濟成長趨緩,歐、日及新興國家對美國消費者的依存度降低,經濟學家認為,長期而言多元發展對全球經濟更有助益。
國際貨幣基金(IMF)不久前曾警告,美國房市降溫導致的需求降低,可能成為威脅全球經濟擴張的關鍵因素。但若與五年前相較,主要出口國現在已有更充分準備因應衝擊。

中國大陸、印度等許多國家的國內需求如今都加速成長,抵消美國需求降低的影響。高盛集團全球經濟研究部門負責人歐尼爾說:「美國經濟趨緩,現在正是恰當的時機。」

2001年的美國經濟衰退,曾對世界各國均造成影響。當時台灣經濟縮減2.2%,是有史以來最糟的衰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經濟同樣蒙受打擊;阿根廷跟墨西哥的衰退加深,德國及義大利則成長減緩。

不過,近年全球輸往美國的出口比重已明顯下降,從2000年占全球總出口的21.8%減為去年的17.9%。

歐亞出口大國都積極與美國以外國家簽署貿易協定,企圖擴大全球市場的占有率。歐盟9日表示,正尋求與中國及南韓簽署雙邊貿易協定,而日本也在推動建立一個包含16國的區域經濟體。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目前任職國際經濟研究所(IIE)的慕沙(Michael Mussa)說:「區域經濟體與雙邊貿易協定將擴張這些國家之間的貿易,減少對美國的貿易。」

中國大陸(含香港)已連續三年取代美國,成為日本及南韓的最大出口國,日本輸美產品占日本總出口的比重,也從2000 年的30.1%降至去年的22.9%。不過,輸往中國大陸的產品很多是半成品,最終還是輸往美國。

歐盟輸往美國的出口比重也下降,從2000年的9.1%降至去年的7.9%。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說,「以貿易關係來說,英國比美國更為重要。」

亞洲的情形亦然。輸往美國的比重從2000年的24.5%降到去年的19.7%。IIE主任博格斯登說:「亞洲各國區域內貿易快速成長,歐洲與中國的貿易也蓬勃發展。」

全球貿易談判陷入僵局,反而加速雙邊與區域貿易協定的進展。據世界銀行估計,新的全球貿易協定可望為全球經濟帶來960億美元的成長,但全球協定7月間已宣布破局,代表新的全球貿易協定最快要到2009年才有希望出現。

【2006/09/26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