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型態……學?





  在芳療的學習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科目叫做「植物型態學」,顧名思義,是利用植物的外型、生長地點和生長型態來解釋此植物的精油有什麼用處。

  就以上圖的樟樹樹幹來說,它的樹皮紋路呈現縱向,代表的意思是因為內在的轉化快於外在的轉化,樹皮不能承受因而裂開,應用在人格心理治療上,可以應用在「承受轉變」的時刻,讓自己能順利度過那個關卡,在第二張圖裡又可以看到他的枝幹都不好好的往上長,反而是彎彎曲曲的繞來繞去,代表的也是它「想太多」、「自找苦吃」、「悶騷不坦白」,又看到他的葉子,不但和莖幹的連結相當緊密,而且葉脈還可以看到明顯的三條主脈,看起來就是和它的家庭(莖幹)離不開的樣子,又從葉子可以看到,雖然是革質、形狀也有點尖銳,但葉緣卻帶著柔軟的波浪狀,這也有點代表了「外剛內柔」、「表裡不一」的特質,綜合以上特點第一個讓我聯想到的就是「青春期」。

  所以呢,這支精油就可以用在青春期的小朋友身上,幫助他們渡過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各種心理及生理問題,同時根據他種種的特質,可以應用在因為悶騷而產生的疾病,鑽牛角尖產生壓力所引起的種種症狀等。

  上面就是一個標準的植物型態學分析及應用方法,但是有沒有發現,假如你對樟樹的解釋和我的解釋不一樣,那到底哪一個才是對的,哪一個才能真正發生效果?

  這就是一個有趣的地方了,在現在芳療界裡因為大多數人缺乏了生理、解剖、病理、藥理等等的知識,也因為藥事法等等的規定,絕大多數人都只能利用這種「聯想法」去使用精油,但是我覺得,這種聯想法想出來的結果和實際應用的結果往往差了十萬八千里。

  每個人對精油的反應都不一樣,就舉我自己為例子,我聞到能讓一般人放鬆心情的氧化物類精油,會像吃了迷幻藥一樣完全沒辦法控制自己,聞到一般人覺得喜愛的柑橘類精油,往往會讓我覺得煩燥而抓狂,但是這些反應卻不會出現在正常人身上。

  就像是每個人每幅「畫」的感覺不同,有的人覺得畢卡索抽象化是「精采」、「無與倫比」,有的人覺得那是就算送我我也不會要的「垃圾」,有的人會覺得「什麼?那是一幅畫?!」,就算今天你在高更的田園畫裡感覺到自然的美,你能讓別人也和你產生一樣的「美的感動」嗎?

  我要說的,並不是全然否認這種植物型態分析的用處,而是要強調,利用這種型態學分析,每個人所得到的感受和結果都不一樣。所以今天你用一個你自己經過形態學分析後,覺得對別人有幫助的精油,在別人身上可能完全都發揮不了用處,而這種狀況發生的機會「相當地」大,因為我認識的芳療師大多是中年以下的年輕女性,社會經驗並不足夠,不可能可以完全體驗到別人的感受,而完全利用型態學分析去療癒別人的身心問題。

  植物型態學如果利用的好,不但可以幫助記憶精油的作用,也可以幫助人透徹去體驗精油的能量,可是要完全依賴型態學去使用精油是不行的,在我接觸到很多使用精油的人中,大部分人使用的標準都是用植物型態學的分析而產生配方的,雖然他們自覺症狀有改善,但是從旁客觀的來評斷,我可以說,大部分人都是完全沒有作用,那些有改善的感覺,只是一種別人或自己精神引導的結果罷了。

  我們來做一個實驗,以下是檸檬桉從小到大的莖幹型態,請有興趣的人留下對這些樹幹型態的分析及感受,等樣本數目一多,大家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我這篇文章所含的真正意義了。


小時候的莖幹,有毛。


青年期下半部的莖幹,光滑。


青年期上半部的莖幹,開始變粗糙。


大了,莖幹完全變白,比青年期粗糙,但在樹木中仍屬光滑。

真異典藏
http://blog.xuite.net/sealioler/sealiol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