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中國內需將大爆炸
陶冬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昨(13)日指出,中國的「城鎮化」,將是經濟結構改變之外,未來十年驅動中國經濟成長的「超級因素」;城鎮化的結果,就是各種原物料、商品將出現大爆炸的需求。

 

 

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次級產業不斷向城鎮聚集,從而使城鎮數量增加,城鎮規模擴大的過程。

陶冬指出,目前中國已有5億消費人口,可複製此經驗,再打造出一個新的5億人口消費族群,預估2020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大消費國。他說,未來三到四年,中國最低工資每年將以20%的幅度成長;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則使中國經濟出現結構性轉變,變成內需大市場。

陶冬昨天來台,出席滙豐中華投信舉辦的資源豐富國家債券投資展望說明會。對於市場擔心全球經濟二次衰退,他認為不致發生;理由有二:企業獲利多優於預期、企業持有現金比率多比以往高,但經濟成長動力明顯不足,未來僅將是相對平緩的經濟成長曲線。

陶冬觀察,全球經濟復甦的動態是不足的,因為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因素是就業市場,人們有了工作,才能消費,企業也才可能投資。

從中國非製造業指數PMI來看,陶冬說,房地產銷售曲線往下滑、零售銷售卻上升,而零售的成長是來自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力。他指出,在這些城市消費力尚未全面興起之前,中國的經濟會在保八、保九之間掙扎,但城鎮化的潛力,將為中國帶來下個十年商機。

陶冬表示,未來經濟成長動力來自於新興市場,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是4.6%,美國、歐元區及日本合計的貢獻度為1.2%,而中國的貢獻度即達1.2%,新興市場更達2.8%,凸顯新興國家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陶冬最看好中國,預估中國會成為大市場,成為全球經濟成長「大趨勢」。

陶冬說,城鎮化不僅發生在中國,新興市場包括印度、巴西、俄羅斯等都會有各自的城鎮化故事。城鎮化的結果,將是未來十年牽動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

【2010/07/14 經濟日報】@


陶冬:大陸工資漲 危險的一跳

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指出,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每隔七、八年就會有一次「危險的一跳」。這次工資上漲正是中國經濟進行中的「危險的一跳」。一旦成功,中國將會打造出新的一輪增長。

 


圖/經濟日報提供

至於兩岸經濟協議(ECFA)對台灣經濟的影響,陶冬認為是正面的,但他相信長期影響要遠大於短期影響。長期會使台灣經濟與大陸經濟有更緊密的融合,同時也使台灣附在東亞經濟起飛上面。

陶冬昨(13)日從香港飛抵台灣參加論壇並發表演講,他接受本報專訪時剖析他對當前大陸經濟的觀察,以下是專訪內容:

成長雖減速 出口仍強勁

 

問:如何評斷當前大陸經濟形勢?

答:中國經濟正在減速,這是由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度下滑所造成。這包括兩方面:第一方面是去年極其強勁的基礎設施投資已經從高位回落。第二部分是由房地產成交量急跌,帶來的房地產建設速度放緩,這在下半年會變得更加明顯。這兩個因素使得中國經濟最大的引擎:固定資產投資明顯放緩。

但另一方面,出口還是相當強勁。從訂單數量上來看,下半年出口至少能維持10%增長,同時消費還在加速。在這兩個因素拉動下,中國經濟不至於有太大的困難,估計下半年經濟成長率在9%左右,全年約略低於10%。

經濟增長從11.9%回落到9%,是好的回落,正是北京所願意見到的。因此,我並不認為,北京很快會由政策緊縮變成放寬,也不認為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會重新回到全方位的寬鬆。

房市與出口 經濟指南針

 

當然由於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在加大,中國政策疊加效應陸續顯現,進一步收縮的政策也不會出現,今後一段時間很可能處於政策觀望期或暫停期。

我目前最擔心的一個是房地產走勢,一個是明年出口走勢,這將決定2011年中國經濟的前景。

問:房地產市場近期訊息似乎很混亂?

答:房地產政策進一步收緊不太會有,但迅速放鬆的可能性也不大。在抵押貸款等方面,對於購屋者有些微放鬆是存在的。但政府圍剿開發商,在資金方面堵死所有出口,這個大格局並沒有出現變化。

下半年某一個時間,一些體質較弱的開發商就會面臨資金壓力,可能會促使有人真的降價賣樓,可能會帶動房地產下一輪調整。

問:出口方面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議題?

答:今年的訂單已經全滿了,這當中有一部分是復甦性的需求,主要是補庫存。今年出口不會差到哪裡,也許今後幾個月會看到出口訂單取消,但即使如此,下半年出口維持10%增長問題不大。

但當恢復性的出口訂單成為過去,需要真正實質性需求來拉動訂單時,這個動力有多強,我現在還不是看得很清楚。我個人認為,可能會遠比2010年補庫存的需求小得多。

問: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重啟會影響大陸出口嗎?

答: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能會小於美國、歐洲人的預期,甚至可能會小於你我的預期。

今後12個月人民幣升值步伐不會太快。相反的,我認為真正給出口企業帶來重大壓力的,不是匯率因素而是工資上漲因素。

工資向上漲 是危也是機

 

問:工資上漲會帶來什麼衝擊?

答:成本上漲所帶來的是實際匯率的升值,這和名目匯率升值不同。

我認為,今年低端工人工資上升會達到20%到30%,今後三到四年每年都會上升20%到30%,這對製造業所帶來的衝擊是震撼性的,對於全球化可能帶來的影響是震撼性的,對於全球通貨膨脹的消毒者—中國的增長模式是衝擊性的。

沒有一個廠家可以若無其事地承受工人工資翻一倍,但這背後是北京對於工資立場發生根本變化。過去北京希望拉低工資以維持出口競爭力,今天北京希望抬高工資來增強內需、增強國民購買力。

這跟大陸想要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有絕對的關係。工資上漲既是「危」又是「機」。這對於出口是重大的挑戰,可能會導致中國出口數量萎縮。但工資上漲也可能製造出一大批新的消費者,可能會製造出新的需求。

中國每隔七、八年會有一次結構性的變化、危險的一跳。從80年代的農村改革到1988年的價格改革,到1992小平南巡,再到2002年加入世貿組織(WTO)。這次工資上漲也是危險的一跳,如果成功打造出新的一輪增長,但如果失敗,也會付出沈痛的代價。

問:兩岸經濟協議(ECFA)對台灣經濟會有什麼影響?

答:ECFA對台灣經濟是正面的,但我相信長期影響要遠大於短期影響。長期會使台灣經濟與大陸經濟有更緊密的融合,同時也使台灣附在東亞經濟起飛上面。

但短期我覺得影響有限,未必會導致大量資金投入台灣企業,更多是從貿易層面,比如說農產品的交流會更加雙向性。

【2010/07/14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