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市場是全世界成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其仍屬發展中的市場,由國營事業逐漸走向市場化,有許多成熟競爭市場所見不到的特殊現象與制度,筆者整理後提供各位參考,若各位有興趣,筆者將進一步撰寫怎麼樣在中國打電話最便宜。

一、 系統繁多
大陸的電信服務種類繁多,常讓外人搞不清楚(可能連許多內地人都不甚瞭解),行動通訊幾乎包含全世界的通訊系統,有GSM、小靈通、還有CDMA,未來3G系統除了各國常見的WCDMA及CDMA2000外,還有中國特有的TD-SCDMA。而且手機幾乎不相容,用戶欲轉換新的系統通常需換新的手機,現在至少不同系統間還可以互通,過去許多服務(例如:簡訊)都無法互連。
此外,各家公司又推出好幾種服務,也讓消費者眼花撩亂,以最大的電信公司-中國移動為例,有全球通、動感地帶及神州行三大品牌;中國聯通更有世界風、新勢力、如意通、如意萬眾卡、UNI及新時空等品牌。

二、 獨占市場
從中國信息產業部日前所公佈的數據觀察, 2007年全國累計新增電話用戶8389.1萬戶,總數達到91273.4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減少233.7萬戶,達到3.65億戶;移動電話用戶新增8622.8萬戶,達到5.47億戶。中國固話市場不斷萎縮,而行動電話已成為主要通訊的工具了。
再進一步觀察在香港上士的四家電信公司(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財報(2007年六月),四大電信商上半年淨賺約619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移動上半年淨利潤達379億元人民幣,貢獻六成。該公司無論在營收或用戶均每年大幅攀升,在最受歡迎的GSM市場市占率高達七成之譜,成為名符其實的獨占廠商。

三、 雙向計費
對台灣人而言,大陸的行動電話以雙向付費的收費機制是最不習慣的。換言之,無論您打電話或接聽電話原則上都要收費的。因此,您若地區打電話給中國朋友,而被拒絕接聽時,也不需感到驚訝。

四、 IP電話
您若到中國會發現,滿街都在賣IP電話卡,各家商店並有大量的電話,提供網路電話服務。根據信息產業部統計,2007年IP電話通話時長累計達到1492.6億分鐘,為相當風行的省錢通訊管道。

五、 節費碼
中國各大電信業者為鼓勵民眾多打電話,紛紛推出所謂的「節費碼」,也就是消費者在欲撥出的號碼前加上一組號碼(如12593、17591等),即能將費率大幅下降三分之二。

六、 接比打貴
由於IP電話與節費碼盛行,使得撥打電話的成本大幅降低。然而,接聽電話的價格並不會因對方使用IP電話或節費碼而降低,進而產生一個奇怪的結果,即接聽方需負擔比撥打方更高的費用,以節費碼為例,撥打方因使用節費碼,使得費率由每分鐘0.6元人民幣(以下同),下降至每分鐘0.2元,但接聽的一方卻仍需負擔每分鐘0.6元的費率。

七、 動輒漫遊
中國電信市場另一個奇特現象就是動不動就會跨區漫遊,只要消費者一離開所辦理門號的省或市,即屬於跨區漫遊,無論撥打或接聽的電信費率立即暴增,以北京用戶出差到上海打回北京為例,原先漫遊費為0.6元/分鐘,長途0.7元/分鐘,總共通話費用為1.3元/分鐘。此為中國行動電話服務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以中國移動為例,2005年公佈的利潤是535億元,其中漫遊費收入就占到令人吃驚的490億元。近年來的數字應更為驚人,但因該問題受到各界關注,相關金額似乎已經不再提供了。

八、 短來短去
因為中國電信採用雙向付費以及接比打貴的付費機制,導致人們不喜歡接聽電話,動不動就打電話的人,人際關係反而會不好。職是之故,大陸人較偏好以簡訊(中國稱「短信」)聯繫事務,每個人都練就一身的彈指神功,不用一分鐘就能用手機打出一大篇的中文簡訊。根據統計,今年除夕光北京地區拜年短信竟然高達6億條,北京的手機用戶有1600萬人,平均每人發送了三十八條短信。從大年三十到初六的春節假期,全國手機短信發送量更超過170億條。2007年手機短信發送量累計達到5921億條。這些數據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九、 先付再說
根據個人的觀察,中國仍屬不信任的社會型態,周邊費用(如水費、電費等)多屬預付的設計,用戶的額度一用完立即切斷,個人有一慘痛經驗,一次寒冬忘了儲值電費,半夜費用用罄,馬上被斷電,只好冒著大雪到處找儲值點。電話費更是如此,無論是家用電話或是行動電話大都是需事先買卡儲值,行動電話服務有八成以上用戶是使用預付卡(根據中國移動財報,2007年三億七千萬用戶中,有將近三億用戶使用預付卡),在台灣預付卡即使沒錢的還能接聽,在大陸額度快用完了就不斷通知您要加值,一用盡立即斷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gercsia3 的頭像
    tigercsia3

    獵豹財務長郭恭克部落格(JaguarCSIA)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