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總裁,可以煮些粥來吃吧!?
全站熱搜
名家觀點/外匯存底突破4,000億之後…
|
|
||
中央銀行上周公布我國外匯存底持續增加,6月底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攀抵4,003.26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目前各國公布的最新數字,台灣外匯存底排名仍為世界第四,僅次於中國大陸、日本及俄羅斯。 外匯存底是指中央銀行保有的外匯數量。外匯是「可以作為國際支付工具的外國通貨,或是對外國通貨的請求權」。外匯存底又叫外匯準備金,大陸叫外匯儲備。 外匯從何而來?其源可以依據國際收支帳分為經常帳、資本帳、金融帳、及片面的移轉帳。依據法令,外匯無法在國內直接使用,必須向銀行換成本國貨幣才可在本國購買,而銀行的國幣來自央行,因而留在本國的外匯最終會落到央行,成為央行外匯存底的一部分。 外匯存底持續增加,目前的4,000億會不會太多?我們先看金融帳的部分,到6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及存款合計2,464億美元,占外匯存底約62 %。外資撤離,這些錢要還人家,因此要有存款準備的觀念。在經常帳的部分,要因應平時貿易的需求,一般外匯存底宜有三到六個月的進口額水準。另外,央行要保留一定數額的外匯,以方便於緊急時穩定、控制匯率。尤其是台灣並非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會員國,一旦遭受熱錢攻擊,無法從IMF取得足夠的奧援,因此必須具備較多的外匯存底。此舉不但能提升國家債信評等,也能降低企業發債成本。所以目前的量,還沒到太多的問題。 另外,外匯存底這幾年來還有一個重要的功效。因為財政赤字的嚴重,各級政府決算數,2008年的赤字是新台幣1,120億元,2009年是5,572億,2010年是4,513億。今年預計是4,312億元。央行繳庫金額, 2008年為1,673億元、2009年為2,380億元,2010及2011年則預計是1,800億元。央行能繳庫是營業收入扣除支出的盈餘。央行說是外匯營運量增加及運用績效,簡單講主要就是外匯存底孳息。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弔詭的現象。當新台幣貶值,外匯升值,年度外匯存底孳息換成新台幣會增加。可是金融危機後,美元貶值。現在歐債危機,歐元貶值,我們持有的外匯存底就會變得不值錢。因此亞洲開發銀行(ADB) 5月3日在河內舉行年會時,總經理Rajat Nag強調:「亞洲必須更有效率地使用外匯存底,不論是設立金融安全網還是擴大投資。1990年代末的情況已經離大家很遠了,亞洲國家的外匯存底必須要有更積極的投資策略,包括基礎建設在內。」 現在世界上最看漲的貨幣是人民幣。與此相關的金融問題是由於與大陸貨幣清算協議遲遲沒有簽訂,台灣的外匯存底也沒有辦法用人民幣持有,金融業目前也只能存有少量人民幣。貨幣清算協議簽訂後,金融機構有穩定的人民幣貨源,外匯存底可以部分改用人民幣持有,運用得宜,有較高的利息收入與升值利得,可以貢獻我們的財政預算,解決我們財政赤字的問題。 外匯存底持有的資產配置是黑盒子,一個較好的做法,或許是仿新加坡的淡馬錫,成立政府全資擁有的國家控股公司來掌管多餘的外匯投資。 (作者是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國政基金會財政金融組召集人) 【2011/07/12 經濟日報】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