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毛茛


蓬萊毛茛隸屬於毛茛科毛茛屬,廣泛分布於台灣的高海拔山區,不過南湖山區還是最容易見到的地方,主要以岩屑地為生育環境。4月萌芽;6-7月是盛花期,相較於植株花形碩大,鮮黃亮豔的花朵在閃亮開闊的岩屑地上格外顯眼;8-9月果熟,瘦果聚合呈球形;在雪季來臨前仍可見其枯黃的植株。

在高山上可能出現的毛茛屬植物中,只有她與長柄毛茛(又稱森氏毛茛)的花形最大,不過蓬萊毛茛的成熟基生葉是3深裂,而長柄毛茛的成熟基生葉是2回3出複葉或羽狀複葉。這兩種毛茛的花冠黃色蠟質、呈碟狀,會隨著太陽轉動,類似於收波器的拋物面物理效果,將吸收的日光能集中在接近雌、雄蕊的上半部,使此區域的溫度略高於周遭,花朵中心的暖房效果會引來高山上的昆蟲,在日光浴之餘,為其傳媒授粉;在極地寒原、高山地帶,因為環境冷,生長期短,以花朵之逐日機制為開花策略的植物相當常見。

在沒有花朵的季節,莖直立、開黃色小花的鹿場毛茛也與其相似,除了鹿場毛茛基生葉的葉片裂得較淺外,蓬萊毛茛植株被平伏絨毛,鹿場毛茛植株被直立柔毛,更是穩定的鑑別特徵。

蓬萊毛茛的模式標本採自南湖大山,1933年由大井次三郎命名;其實在更早期佐佐木舜一就曾採獲,當時早田文藏給與Ranunculus matsudai的學名並不符命名法規,遲至1934年才由正宗嚴敬合法發表(當時認定她是另一種,中文名為疏花毛茛),後來楊宗愈認為兩者其實是同一種,基於學名為最早有效發表者之原則,採大井次三郎之命名。

蓬萊毛茛小檔案
科名:毛茛科Ranunculaceae
屬名:毛茛屬Ranunculus
學名:Ranunculus formosa-montanus Ohwi
形態特徵:直立多年生小草本,植株被平伏絨毛。單葉,3深裂幾達基部,每裂片再3至5中裂或略深裂,1-2鋸齒緣,上表面疏被毛,下表面被毛。花單生,兩性,輻射對稱;萼片5;花瓣5,黃色;雄蕊多數;心皮被毛,多數,螺旋排列。聚合果球形;瘦果光滑。
分布:特有種。高海拔之開闊地或向陽坡面。





參考資料:
Flora of Taiwan vol. 2
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二卷
臺灣植被誌 第二卷 高山植被帶與高山植物(下) 陳玉峰
花的前世今生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