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並非任何型式之投資建議,內容謹供個人研究心得,任何投資決策應自行衡量風險,妥善理財,本文作者及本部落格不負任何盈虧之責!)
豹大今日剪貼一則新聞,追蹤中國勞資上漲可能造成全球通膨的現象:
中國商品生產成本的上漲終將成為全球通膨的推升主因!
其實豹大與教授常為我們解析景氣的走向與看法,但我個人習慣透過自己的數據實證,讓自己試圖在思考上能接近豹大與教授的思路,尋求思考邏輯方向的建立。
個人先前已追蹤美國CPI/PPI的數據:
【yannfarn專欄】經濟指標追蹤:2012/01 CPI & PPI
針對豹大剪貼新聞,我著重於其中新聞的幾個重點:
1.隨著勞工薪資上調,中國商品的成本已開始提高;目前看來這種趨勢將會繼續,美國通貨膨脹的風險將因此增加
2.報導指出,1990年以來,較低價的中國進口商品有效紓緩美國的通膨壓力,也讓聯準會能夠維持較低利率,促成美國經濟以更快的速度成長。
3.華爾街日報強調,這並不是說中國工資上升將推高美國的物價,而是自中國進口商品不再產生拉低美國物價的作用;其結果是,美國經濟復甦初期就可能得面臨物價上漲的問題。低價的中國商品讓聯準會長時間維持過低的利率;現在,中國因素可能會迫使聯準會加快緊縮貨幣政策的步伐。
4.近來中國商品價格開始上漲。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去年1月中國進口商品的價格較前一年同期上漲3.9%;部分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但中國薪資水準上升及人民幣升值似乎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前文中我也大膽假設因為通膨的壓力所產生緊縮的可能性,與第三點的推論相同。但是我並沒有注意到來自大陸產品的價格是如何的上漲。因此,若能加以觀察美國進口物價指數的變化,或能印證這個新聞所描述的現象,並列入自己的追蹤。
我從FRED中擷取將全物品(End Use)的進口物價指數(1月年增率7.14%),及針對中國大陸地區的進口物價指數(1月年增率3.54%,統計時間較短,自2003年底起),與核心CPI做一個比較。由於進口物價指數的波動較核心CPI來得大,為了清楚辨別兩者的走向,我以雙Y軸展現走向,忽略幅度的差異。但取用的物價指數,無法反應新聞中「中國進口商品的價格較前一年同期上漲3.9%」的數據,因為全物品進口物價指數在2011年1月的年增率為5.64%,來自大陸的進口物價年增率為1.5%。
{###_yannfarn/32764/1622776940.jpg_###}
{###_yannfarn/32764/1622776941.jpg_###}
從上兩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核心CPI與來自大陸的物價指數在年增率的比較,有著相當接近的趨勢,儘管有著時間前後的落差;而兩個物價數列最近都有從高檔回落的現象,若能持續下滑,或能稍解通膨壓力。
{###_yannfarn/32764/1622776942.jpg_###}
{###_yannfarn/32764/1622776943.jpg_###}
再比較核心PPI與兩個進口物價指數的走勢,我們可以發現來自大陸的進口物價指數與核心PPI的走勢相當接近,全體進口物價的走勢較無密切關係。
CPI與PPI兩者在調查抽樣的組成不同,走勢會有些許差異,但在長期的方向是相同的;而目前看起來來自大陸的進口物價走勢也是與核心PPI有近似的相同走勢,則長期看來與核心CPI也會有相同走勢。因此實證上確實印證新聞興豹大提點,若中國勞資持續上漲,並反應在出口美國的物價上頭,則美國通膨壓力將越來越重。
目前唯一的好消息是兩項物價指數都有從高檔回落的情況,或可減緩通膨的壓力;但中國勞資上漲的趨勢不改,終將反應至進口物價上,關注CPI/PPI與來自大陸之美國進口物價是接下來的功課。
有興趣一起研討經濟指標的想法嗎?歡迎參加散戶的經濟指標研討會~
《散戶的經濟指標實務與思考》
(本文內容並非任何型式之投資建議,內容謹供個人研究心得,任何投資決策應自行衡量風險,妥善理財,本文作者及本部落格不負任何盈虧之責!)
豹大今日剪貼一則新聞,追蹤中國勞資上漲可能造成全球通膨的現象:
中國商品生產成本的上漲終將成為全球通膨的推升主因!
其實豹大與教授常為我們解析景氣的走向與看法,但我個人習慣透過自己的數據實證,讓自己試圖在思考上能接近豹大與教授的思路,尋求思考邏輯方向的建立。
個人先前已追蹤美國CPI/PPI的數據:
【yannfarn專欄】經濟指標追蹤:2012/01 CPI & PPI
針對豹大剪貼新聞,我著重於其中新聞的幾個重點:
1.隨著勞工薪資上調,中國商品的成本已開始提高;目前看來這種趨勢將會繼續,美國通貨膨脹的風險將因此增加
2.報導指出,1990年以來,較低價的中國進口商品有效紓緩美國的通膨壓力,也讓聯準會能夠維持較低利率,促成美國經濟以更快的速度成長。
3.華爾街日報強調,這並不是說中國工資上升將推高美國的物價,而是自中國進口商品不再產生拉低美國物價的作用;其結果是,美國經濟復甦初期就可能得面臨物價上漲的問題。低價的中國商品讓聯準會長時間維持過低的利率;現在,中國因素可能會迫使聯準會加快緊縮貨幣政策的步伐。
4.近來中國商品價格開始上漲。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去年1月中國進口商品的價格較前一年同期上漲3.9%;部分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但中國薪資水準上升及人民幣升值似乎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前文中我也大膽假設因為通膨的壓力所產生緊縮的可能性,與第三點的推論相同。但是我並沒有注意到來自大陸產品的價格是如何的上漲。因此,若能加以觀察美國進口物價指數的變化,或能印證這個新聞所描述的現象,並列入自己的追蹤。
我從FRED中擷取將全物品(End Use)的進口物價指數(1月年增率7.14%),及針對中國大陸地區的進口物價指數(1月年增率3.54%,統計時間較短,自2003年底起),與核心CPI做一個比較。由於進口物價指數的波動較核心CPI來得大,為了清楚辨別兩者的走向,我以雙Y軸展現走向,忽略幅度的差異。但取用的物價指數,無法反應新聞中「中國進口商品的價格較前一年同期上漲3.9%」的數據,因為全物品進口物價指數在2011年1月的年增率為5.64%,來自大陸的進口物價年增率為1.5%。
{###_yannfarn/32764/1622776940.jpg_###}
{###_yannfarn/32764/1622776941.jpg_###}
從上兩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核心CPI與來自大陸的物價指數在年增率的比較,有著相當接近的趨勢,儘管有著時間前後的落差;而兩個物價數列最近都有從高檔回落的現象,若能持續下滑,或能稍解通膨壓力。
{###_yannfarn/32764/1622776942.jpg_###}
{###_yannfarn/32764/1622776943.jpg_###}
再比較核心PPI與兩個進口物價指數的走勢,我們可以發現來自大陸的進口物價指數與核心PPI的走勢相當接近,全體進口物價的走勢較無密切關係。
CPI與PPI兩者在調查抽樣的組成不同,走勢會有些許差異,但在長期的方向是相同的;而目前看起來來自大陸的進口物價走勢也是與核心PPI有近似的相同走勢,則長期看來與核心CPI也會有相同走勢。因此實證上確實印證新聞興豹大提點,若中國勞資持續上漲,並反應在出口美國的物價上頭,則美國通膨壓力將越來越重。
目前唯一的好消息是兩項物價指數都有從高檔回落的情況,或可減緩通膨的壓力;但中國勞資上漲的趨勢不改,終將反應至進口物價上,關注CPI/PPI與來自大陸之美國進口物價是接下來的功課。
有興趣一起研討經濟指標的想法嗎?歡迎參加散戶的經濟指標研討會~
《散戶的經濟指標實務與思考》
(本文內容並非任何型式之投資建議,內容謹供個人研究心得,任何投資決策應自行衡量風險,妥善理財,本文作者及本部落格不負任何盈虧之責!)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