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Justin原創並分享,特此致謝!)

《重點及短評》
『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表示,去年國際原物料飆漲,進口物價持續攀升,尤其是基本金屬及原油,但因為市場競爭關係,廠商不敢漲終端售價,未完全反應成本,WPI對CPI影響將遞延至96年,加上去年基期低,主計處預估今年CPI將上漲至1.5%。 』

短評:WPI終將反應在終端消費市場,使CPI上揚,然終端市場是否能完全吸納上游物價漲幅仍視消費者承受能力,而部份廠商可能因轉嫁無力而被迫退出市場,整體廠商利潤將遭壓縮。
對消費者而言,終端消費物價若持續上揚,將使其實質可支配所得降低;相對地,對持有實質資產者則相對有利,優質實質資產(績優股權資產加優質不動產)價格可望持續看漲!


《市場新聞》
2007.01.06  中國時報
躉售物價漲勢將遞延至今年
彭漣漪/台北報導
如預料中,結算去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溫和上漲,躉售物價指數(WPI)則大幅上漲。主計處昨天公布95年CPI,上漲0.6%,WPI漲5.64%,由於進口原物料成本上漲部份未完全反應在售價上,主計處提出警告,WPI對CPI影響將遞延至96年。

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表示,去年國際原物料飆漲,進口物價持續攀升,尤其是基本金屬及原油,但因為市場競爭關係,廠商不敢漲終端售價,未完全反應成本,WPI對CPI影響將遞延至96年,加上去年基期低,主計處預估今年CPI將上漲至1.5%。


以去年12月躉售物價指數上漲情形為例,主計處資料顯示,原材料漲6.84%,中間產品漲11.57%,然而最終產品卻只漲0.21%,「表示廠商成本壓力大,但因為市場競爭關係,不敢漲最終售價,」吳昭明從去年上旬開始,就持續報告這樣的現象。

去年CPI漲幅是三年來最小,WPI漲幅卻是兩年來最大,經過長久累積,廠商終究要想辦法解決成本上漲問題。吳昭明分析,廠商有幾個辦法,一個是往製造成本更低的地方移動,以進一步降低成本;一個是改變產品本身結構,例如尋找較廉價的原料替代;一個是適度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以拉高售價。 這些現象目前是局部發生,但尚未全面發生。例如,便利商店是漲價指標之一,會包裝推出較高價的產品以增加總利潤,瓶裝鮮奶、健康飲品等都是這個策略下的新產品。

龍頭廠商也是漲價指標之一。台北市一位藥房林姓老闆表示,有些品牌廠商開始帶頭,突然就漲兩成售價,包括張國周強胃散、綠油精、百花油等,「一瓶綠油精原本賣80元,突然就漲到95元,顧客都罵我開黑店,怎麼漲這麼多?我乾脆不賣了,看看其他廠商反應再說。」林姓老闆說,他決定先停賣一個月,再決定要不要繼續賣。

從各月CPI漲幅表現,可預見CPI低幅度上漲的時期已結束。根據主計處資料,去年各月CPI年增率,9月負成長1.23%,是全年物價跌幅最大的月份,10月起分別為負1.19%、0.24%、0.7%,呈現逐月上漲情形,表示廠商因應成本上漲問題,零售市場已出現一波波漲價現象。「WPI漲幅效果會遞延,影響到今年的消費者物價。」吳昭明指出。

引用新聞 友善列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