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及短評》
「上市櫃公司的可轉債贖回潮通常發生在股市行情快速下滑時,當可轉債價格跌破當初發行價時,上市櫃公司提前買回可轉債辦理註銷,就可用較低的金額償還當初舉債時較高的成本。」

短評:
1.上市櫃公司經營者本身對自家公司財務狀況最為清楚,因此,當可轉換公司債市價大幅跌落票面金額(通常是100元)時,若公司財務狀況在未來不致出現財務調度困難,財務主管通常會建議經營者以自有資金,低於票面金額的價格(實質償債金額)買回自家公司可轉債,以降低未來必須按面額支付可轉債本金的債務負擔。

2.上市櫃公司提前自市場買回可轉債,除可降低償債金額外,也可以降低可轉換公司債造成「稀釋每股盈餘」的負擔,並同時達到降低實質利息費用的效果。

3.對外部投資人而言,要買進市價低於100元面額以下之可轉換公司債,首先應考慮該公司財務狀況是否有可能出現財務危機、現金流量穩定與否、未來舉新債還舊債的債信能力,再來才是公司未來營運前景是否良好,普通股之股價是否能在未來回升。投資人必須先深入了解公司財務狀況,並計算目前可轉債的轉換價值(可換股數乘以普通股市價)是否高於可轉債市價(可轉債是否有折價),若沒有折價情形,則應計算可轉債的到期收益率(按面額之本金回收加持有期間利息收入)對照公司債信等級是否合理?

4.上市櫃公司買回自家可轉債並不保證可轉債或股價可以上漲,但至少告訴外部投資人一件事:「公司的自有資金尚不會出現短期調度問題!」,也間接釋放出,在股價低迷期,可轉債投資往往是投資人於普通股外另一個更好的選擇!


《相關新聞報導》
上市櫃公司 搶買回可轉債

台股大盤溜滑梯,加上對未來景氣看法轉趨保守,上市櫃公司無擔保轉換公司債(簡稱可轉債,CB)行情跟隨下挫,多家上市櫃公司積極買回可轉債賺價差,也省下不少的償債成本。

今年買回可轉債規模較大的包括輔祥與華上等公司,買回張數分別達3,771張與2,234張,且集中在7、8月台股急跌的時候,獲利金額雖僅數千萬元,但某家上市公司財務長昨(7)日苦笑說,「景氣差,加減賺」。

上市櫃公司的可轉債贖回潮通常發生在股市行情快速下滑時,當可轉債價格跌破當初發行價時,上市櫃公司提前買回可轉債辦理註銷,就可用較低的金額償還當初舉債時較高的成本。

以華上光電發行的第二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簡稱華上二)為例,發行時面額為100元,每張10萬元,上周五華上二收盤價為68元,與當初的發行價相比,每張價差超過3萬元。華上今年以來陸續從市場上買回逾2,000張華上二的可轉債,價差收入有數千萬元。

近期有逾十家上市櫃公司在市場上買回可轉債,已宣布買回的公司包括友勁、華上、力晶、冠華科技、華鎂鑫、恩德與輔祥,買回張數從數百張到上千張不等。

尚未買回可轉債,但董事會已決定授權管理層買回可轉債的公司包括必翔、錦明實、泰谷光電與捷超,擬買回可轉債的額度從5,000萬元到3億元不等。

一位券商CB部門主管說,股市好時,上市公司搶發債,但行情不好時,操作方式恰好顛倒。他表示,最近上市櫃公司搶著買回可轉債,凸顯台股最近的行情差,讓上市櫃公司有機會用較低的成本償還債務。

某家上市公司財務長指出,買回可轉債賺價差是上市公司常見的財務操作,雖然可美化財報數字,但對多數的上市公司而言,都不樂見可轉債價格直直落。

他表示,可轉債價格高低起伏代表投資人對未來公司股價與景氣的預期,可轉債價格滑落,代表股市行情與景氣差,雖然買回舊債的成本減少,但上市公司短期內要再發行新的可轉債難度也會上揚,從企業籌資擴張的角度來看,可轉債贖回潮不是什麼好消息。

【2008/09/08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