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複習了一本還不錯的自傳體式的金融小說~『獵殺熱錢』(Running Money) 天下文化
這本書其實算『下集』,寫的是作者辭去分析師工作,從事私募基金投資的故事。
(上集『一個投資分析師的告白』內容也蠻精彩。)
該書不僅生動地描述了許多投資故事,還藉由工業革命發展史來對比網路革命…
但若讀者對軟體、電子業領域不熟悉,對書中提到許多知名公司的發展故事,可能較沒感覺...
該書作者的投資哲學感覺像『彼得林區 + 巴菲特』~
從價值面選擇潛力標的,然後耐心等待最佳進出時機。
他認為,所謂的『潛力標的』應具有幾項特色:
1. 有大市場
2. 具高競爭優勢
3. 有運用上述優勢的獲利模式(business model)
根據上述標準進行初步篩選後,接著還要等合適時機:
1. 股票下跌變便宜時,並非買進時機因為總是會再降,我們要等待『大嘔吐』的到來...
2. 投資無法精準,不可能同時看對公司又拿準時機。
但可以找到具規模效應潛力的技術,想像可能出現的障礙,耐心等待突破障礙的關鍵時機...
3. 一時短路的公司也是不錯的投資標的,這類公司有優異技術與經營團隊,
卻因某產品的轉變過渡期或其他因素而導致短期表現欠佳。
當所有投資人唾棄它、失去耐性時,我們則耐心等候收穫。
此外,還要遵守下列投資法則:
1. 絕對不要因為別人叫你買、你就買!
2. 投資的節拍很難捉摸,必須有真正的、足夠的信心在榮景未出現前買進
3. 破滅的股票往往出乎意料,市場變化、出現競爭者、技術調整等許多變數...
抱著不賣或許會幸運賺錢,但機會成本太高,不如把錢拿去投資其他公司!
4. 我們痛恨賠錢,但這是遊戲中免不了的成本。
5. 股票只會說一句話:『我早晚逮到你這容易受騙的呆子!』
6. 股票是種投票機制,投資人集體對一家公司未來的基本面做出期望性投票。
不過這不代表投資人預期的基本面一定會發生...
7. 市場預期天天在變化,要掌握這些變化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通常這些波動不會告訴你這家公司的長期基本面...
8. 最優秀的投資人懂得走在曲線前面,憑見解來預期變化。
9. 沒有什麼投資是穩的,我們只不過『租』了這些股票,必須趕在人潮湧現前出場。
10. 財富來自不斷冒險,我們必須持續調整目光,看出下一個盛世。
11. 雖然在空頭市場仍然可以找到少數投資標的,但離開市場、另找生路,才是明智之舉。
12. 探索知識、了解並想出未來之謎,要思考大局而非為雞毛蒜皮細節流汗…
13. 市場重挫就像退潮,所有醜陋的食泥底魚一一現形…我們不能只研究技術與數字,還要研究人!
陳鳳馨在其推薦序文中指出,該書作者的獲利關鍵就是~
找到別人尚未看到的機會以及趁人之危 (筆者按:尋找價值潛力股、危機入市)
此外,該書作者用了不少篇幅,從『智慧財』的角度解讀美國龐大的貿易逆差:
1. 美國表面上出口看似便宜的『智慧財』,同時進口大量成品導致貿易逆差,其實骨子裡已賺進大把鈔票!
2. 美國生產高利潤的智財給全世界用來製造各種商品回銷美國與世界各國,
美國公司賺錢的同時也在世界各地創造了就業機會 (但美國人用腦,其他國家流汗…)
3. 錢繞全球跑,尋找高報酬!只要找到一些有趣的、不斷改變的、擁有高利潤的智財公司,
就等於找到了財富的泉源。
4. 對每家高利潤的美國公司而言,最有利的就是全球有越來越多中產階級提高購買力,
就會買更多他們的產品…所以前述公司若能擴大並提高這些人的所得水準,就能賺越多錢…
5. 電腦製造商必須跟微軟買Windows,美元若升值,各國電腦廠商就必須付更多當地貨幣買Windows,
但美元貶值,微軟也無法賣更多Windows…所以美元升值將讓世界各國付出更多錢跟美國公司買智財,
同時讓他們賣給美國的其他商品更便宜。
朱成志先生在推薦序文中提到:『在看投資類書籍時,最重要的是新觀念的啟發…』
我個人看完這本書後,對台灣所謂的『科技』產業發展非常感慨,
更希望自己能早日成為『思考』而非『流汗』的角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