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kkun/2/1708487796.jpg_###}

看到這個標題,我們的專業鐵屁股應該會想到「殺」很大吧!不過基於哈姆太郎一貫溫良恭儉讓的身份與形象,我們就不應該在這裡繼續討論「殺」這一個字究竟是動詞還是名詞,況且,李教授也已經開釋大家,修辭就讓他只是修辭吧!不過哈姆太郎認為在生活上,修辭其實這個東西是拿來分析與解釋語言的好東西(但是不該拿來考試算分之用)。

我們常常聽到大人在抱怨家裡學齡前甚至是低年級的小朋友「我越是教他不要做什麼,他越是要這樣做,真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喜歡和我作對」
現在讓我們回到生活現場。我們也常常聽到「你不要走」、「你不要跑」、「你不要再玩了」、「你不要再丟了」、「你不要再看電視了」。
這是當大人發現小朋友開始失控時,常常不經意的脫口而出「制止」式的祈使句,因為事情(走、跑、玩、丟、看電視)已經在發生中,為了減低預期中的損害(受傷、破壞、時間不足以及吵到人)時,採取關鍵字在副詞「不要」來修飾動詞「走」的祈使句。

如果大家覺得上面那一段看不懂,其實也沒差,上面就當作是讓哈姆太郎吊一點書袋吧!因為重點在下面這一句:「以上所用的祈使句是在大人的思考邏輯之下所產生的命令」。
邏輯如下:小孩子在跑,跑會有危險,避免危險就要停止這個動作
小孩子=你
停止=不要
危險=跑

但是對小孩子來說,解碼大人說的話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是長短字數不同時,我們也是先從短句來解碼,因為就如同我們在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甚至是聽流行歌)一樣,當我們聽到一堆嘰哩咕嚕的聲音時,我們會嘗試去找出我們比較聽得懂的部分來解碼;以哈姆太郎為例,每次聽周杰倫的「牛仔好忙」,哈姆太郎永遠只聽得懂「不要媽凡了~」其他的部分就是一連串的嘰哩咕嚕。

所以儘管小孩子有聽到大人說「不要跑」,但是小朋友的解碼著重在「跑」這一個字,於是小朋友跑得就更興奮了,而當大人發現第一級的制止無效時,就會產生第二級的命令句「你不要跑」,但是當第二級的命令句也無效時,第三級命令句「你不要再(在)跑了」一出,結果就一跑無法收拾。
讓哈姆太郎來為小朋友解碼一下
「=」前面是命令句的詞,後面是小孩子的解碼方式

第一級命令句
不要=這是什麼東西?阿你是在和誰說話?
跑=跑

第二級命令句
你=我
不要=這是什麼東西,能吃嗎?先跳過!
跑=好!繼續跑!(忘記回去解「不要」的碼)

第三級命令句
你=我
不要=這是什麼東西,又跑出來了?不管先跳過!
再(在)=你是說我可以再一次?還是正在?
跑=好!繼續跑!(還是忘記回去解「不要」的碼)

不管如何,小朋友解碼的能力其實遠不如大人的想像,給他太多的指令及贅詞,只會讓小朋友造成困擾,分不清要做什麼。

這一篇主要是在解釋為何我們希望在下指令的大人,儘量不要用容易讓小朋友混淆甚至是負向加強的語句來制止小朋友做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情;至於我們該怎麼下指令,用最簡單的話來說,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並請明確的指出你希望他用什麼方式來替代他目前的行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gercsia3 的頭像
    tigercsia3

    獵豹財務長郭恭克部落格(JaguarCSIA)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