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續降至28個月新低,但超乎所有預期,顯示經濟動能並未大減。圖為吉利汽車位於浙江寧波的生產線。
(彭博資訊) |
中國大陸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繼續降至28個月新低,但超乎市場預期,且購進成本達到一年來最低增幅,顯示在中共官方的緊縮貨幣政策下,大陸經濟依然有相當動能,而且通膨壓力可望持續降低。
彭博資訊、路透及大陸網易財經報導,半官方的中國物流及採購聯合會昨(1)日公布,7月大陸製造業PMI降至50.7,低於6月的50.9,但仍高於經濟學家平均預期的50.1。
PMI指數超過50,意味經濟正在擴張,反之就是衰退,而7月數據顯示,大陸製造業已經連續29個月處於擴張狀態。
匯豐銀行(HSBC)編製的7月大陸製造業PMI則降至49.3 ,低於6月的51.6,是今年首次跌破50。
中國物流與採購網特約分析師、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指出,7月大陸製造業PMI只比6月少兩個百分點,顯示大陸經濟發展的態勢趨穩。
他說:「PMI指數已經連續四個月下降,預示我國經濟仍然處於回調過程。從經濟增長率變化看,總體呈平穩回調態勢,這是符合調結構、轉方式的目標。」
「目前仍然要密切觀察消費、投資、出口需求的變化趨勢,密切觀察庫存調整活動,努力使經濟增長保持平穩回調,同時要加強調結構、轉方式、深化改革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快構築經濟增長的新基礎。」從各項分類指數來看,通常被視為大陸通貨膨脹壓力領先指標的購進價格指數,7月降至56.3,不僅是連續第五個月下降,而且是2010年7月以來的最低增幅。
法國東方匯理銀行亞洲區資深經濟學家柯華奇克(Dariusz Kowalczyk)說:「購進價格指數進一步下降,顯示製造商出貨的價格壓力正在消退,因此官方不需要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
此外,儘管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第四個月下降,但新訂單指數卻出現四個月以來首度回升。
澳盛銀行(ANZ)中國區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大陸製造業PMI在7月下降後,通常在8月就會強勁回升,而且今年第三季有兩項利多因素,就是預定9月實施的新制個人所得稅,以及中共官方加強推動保障房建設的力道,都將使大陸內需持續暢旺。
大陸官方版的製造業PMI調查,是從全大陸製造業者中抽取820家樣本企業,每個月對企業採購經理人做問卷調查,多半是國有企業,而匯豐銀行的調查,其受訪對象的中小企業比例較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