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文章的進一步延申及回答一些朋友的疑問...

所謂「稅前淨利率」用比較淺顯的說法就是,(一個企業)所賺的每一塊錢,在繳稅之前(或還未將企業應繳的企業所得稅扣除之前),實際上賺得多少利益。而這裡所謂(一個企業)所賺的每一塊錢,包含了本業的收入與非本業的收入共二個部份,非本業收入有利息收入,投資收入,處份資產收入等等減除其產生的相對成本。所以,「稅前淨利率」,在我的解釋是,(一個企業)運用所擁有的資源,所表現出來的在計算稅負前整體的一個獲利能力。
現在企業的發展已越來越複雜,或許有一大堆關係企業或母子公司,或者在海外有生產基地,或者手上有一些資產等,其毛利可能會因為集團間要撫植某個關係企業而表現低於水平,而惟有「稅前淨利率」可以將整個企業資源運用所形成的獲利狀況表現出來。而要再著重在「稅前」的原因是因為如此可以把一些稅率的干擾因素去除,來表達一個企業真實的獲利狀況和方便不同產業間的比較。因為不同的產業間由於政府的政策會有些許的不同,以台灣來說,過去台灣有「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造成高科技實質的稅率遠低於傳統製造業,因為促使台灣人力財力競相投入科技業,造成科技業過去數十年的榮景。故著在於「稅前淨利率」不僅方便做同業之間獲利能力的比較,在不同的產業之間,亦可以比較出產業間實質的獲利能力的高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