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長達489頁的學術論文(不含索引註釋),卻可以在晚上用約三個小時的時間讀完,除了我紮實的學術底子:),作者的文筆清晰,把一個經濟史的大論述寫成一本科普書,也是不容易呢。重點筆記如下:
1. 為何有些國家富裕,有些貧窮?作者排除了宗教信仰/文化(韋伯:新教資本主義; 東亞: 儒家思想),種族(一牆之隔的Arizona and Mexico,都是西裔人口但經濟結果大不同),地理(槍砲,病菌與鋼鐵),認為是政治制度(廣納 vs. 榨取制)。社會的開放性及其允許破壞性創造的意願,以及法治,似乎對經濟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2. 定義榨取制的制度: "為了把原住民的生活壓到勉強維生的水準(全民健保讓妳死不了以便繼續工作),並為西班牙人榨取所有超過此一水準的剩餘所得(高房價=通膨稅)。徵收他們的土地(都更+科學園區),強迫他們工作(徵兵制),對勞動服務提供低薪資(22K),課重稅(勞健保費,補充保費,提高交通罰鍰等),甚至對非自願性購買產品收取高價(房地產,汽車),都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
3. 統治階級為了避免強大的敵人對自己的領域產生征服的興趣,會自動摧毀自己的經濟以倒退到不具吸引力的階段,當時民答那峨島的國王自行剷除所有丁香等香料經濟作物,使得荷蘭東印度公司對菲律賓失去興趣。--服務貿易協定?
4. 不具廣納型的政治制度固可以將短期錯置的資源重分配達成快速經濟成長,但終將面臨僵化而經濟衰退,eg. 過去的蘇聯,現在的中國。
"你可以想像一個二十歲的大學輟學生,向國有銀行貸款,準備開一家可以挑戰國營企業的公司嗎"?
創業家必須確定沒有獨裁者能掌控權力並改變遊戲規則,徵收他們的財富,囚禁他們,或威脅他們的生命和生計。"對中國共產黨和愈來愈有權力的精英而言,不可能允許創造性破壞和真正創新。
5. 缺乏科技創新的重要原因是奴隸的普遍存在。許多羅馬公民不需要工作,他們仰賴政府免費發放的物資過生活,那麼創新要由何來?--
請問領月退的軍公教,領22K多做多錯的大學畢業生,人工成本越來越便宜的企業主,誰有創新動機?都沒有。那台灣如何有產業升級之可能?
這本書的兩個作者,一個是土耳其裔倫敦政經學院博士,一個是英國殖民地官員之子。這些人最後都落腳波士頓。現在知道為何美國每次經濟循環後都比上一波強了吧。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7397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