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 Jay這本書討論的案例是美國年輕人。針對生在台灣即將踏入20歲世代的年輕人,接著,我想告訴他們一定要做的一件事:


存錢

記得iPhone剛上市造成一股人手一「鳳」的旋風那一陣子,看過一個調查,月薪較低的族群中擁有iPhone的比例事實上比月薪較高的族群還要來的高,也就是說,賺錢賺比較少的人反而比較多人願意一下子花個幾萬塊買一樣奢侈品。當然任何調查的結果都不能說是絕對,我們也可以說年輕的人月薪傾向偏低,而年輕人對科技新玩意兒的接受度總是比較高。不過無論如何,這個調查說明了一件事,理論上比較需要存錢的人(也就是月薪較低的人),並不一定都會少花錢!

我一直到很後來才發現原來不是所有人都把存錢當成理所當然該做的事,不少人其實很習慣性地就是會把月薪花光!我就聽過一個朋友,她所在的產業並不是什麼很熱門亮麗,給薪很高的產業,她的月薪--以我的標準看來--是很需要一個人努力存錢的,可是在她的認知當中,她覺得她有「錢」-- 是她有完全的自由可以支配的錢,因此雖然她並不是一個奢侈浪費(雖然奢侈浪費的標準隨人而定)的人,她也沒什麼財務義務(譬如要還學貸或是要給家裡錢),可是她還是能夠把她的月薪全部花光。

多米尼念完研究所(也就是完成學業後)開始自己在台北租房子並在當年6月還是7月開始工作,出於對於年紀增長的恐懼和渴望獨立,很努力地節約存錢,到了12月底我的薪轉帳戶就已經達到了20萬元。(我承認我有一些偷吃步,譬如說我工作的銀行提供員工優惠存款,我跟我媽借了錢存在銀行而每個月的利息理所當然就進了我的口袋,不過這筆利息就算存到最高額度每月也才多個3000元左右而已。我講這個例子不是要說我有多厲害,而是要講:我想要存錢的動力真的很強!)

我花這麼多篇幅寫關於存錢的事完全因為我真的很驚訝,我很後來才發現我認識的人當中有不少人並沒有存錢的觀念。而我所說的並不是要厲行刻苦,一定要啃麵包皮。我那半年存20萬的生活嚴格來講並不像是電視節目《黃金傳奇》那樣極端節約的生活,我就只是竭盡所能地少花錢,而那半年之後我也比較放鬆自己了啦,倒不是因為我立志要存到多少錢,而是我知道我有能力存下錢。從我那些不懂得存錢的朋友身上,我發現有些人你叫他一個月存下個3000、5000元都很困難,然後他們因為我在金融業工作的關係來問我該如何理財!請問沒有第一桶金要理什麼財?

好吧,我終於講到關鍵字了。托洗腦媒體的福,很多人對存錢沒興趣但他們都覺得必須「理財」。我想,對年輕人來說,所謂的理財就是「存錢」,完畢,就這麼簡單。我們說開源節流,開源很辛苦,你有正職工作的時候,做兼差雖會勉強增加一些收入但要維持下去很辛苦,對體力來說是很大負擔,更別說還有正職工作也砸鍋的可能。而且,現在企業都要求「責任制」,再去兼差實在不敷成本,因此節流才是最好的選擇。此外,理財不僅要先有財才能理,還需要自我紀律才能完成,連好好存下錢的紀律都沒有了,談何理財呢?

當然,也會有人講,現在22K怎麼能存的下錢?我承認要靠22K存下錢確實很辛苦。不過就像我前面說的,重點並不是要存多少錢,而是你知道你有存的了錢的紀律,很多事情要做得好要靠紀律, 存錢(就和減重一樣),是很好的紀律訓練。人需要的是紀律,而非被媒體名人洗腦後完全消除了過度消費的罪惡感。

任何人被問到要給年輕人什麼樣的建議的時候,一定都能夠滔滔不決說出一大篇(倒不是因為是一個人能多有見解,而是人在說教的時候口才就特別好),特別是生在台灣的年輕人,我也會覺得他們面臨的挑戰實在太多了,他們需要先知道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不過呢,資訊過於氾濫的時候,效益其實就跟零資訊差不多。

因此,你問我要對年輕人說些什麼的時候,我想,說那麼多幹嘛,「存錢」就對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gercsia3 的頭像
    tigercsia3

    獵豹財務長郭恭克部落格(JaguarCSIA)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