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延伸閱讀:
http://www.wretch.cc/blog/JaguarCSIA/14101166
http://www.wretch.cc/blog/JaguarCSIA/14101172
http://www.wretch.cc/blog/JaguarCSIA/14067647
《重點及短評》
「美國商務部報告稱,美國6月份的新屋銷售數字環比增加了11%,為8年來最大漲幅,進一步證明大蕭條以來美國最嚴重的房地產市場滑坡狀況正在緩解。
商務部報告顯示,美國6月新屋銷售數字環比增加了11%,經過季節性因素調整之後的年率數字為38.4萬幢,超出所有經濟學家預期,同時達到2008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報告還表明,房地產市場上待價而沽的房屋數量降至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6月份的新屋銷售價格中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即從2008年6月份的23.43萬美元下降至20.62萬美元。今年5月份美國的新屋售價中值為21.9萬美元。
對比2008年6月份,今年6月份的新屋銷售數量同比減少了21%。今年1月份美國的新屋銷售數量降至32.9萬幢,為歷史最低值,比2005年7月份的歷史最高值萎縮了76%。
6月份新屋銷售增幅最大的地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這個地區6月份的新屋銷售量環比上漲了43%。東北部地區的新屋銷售量環比增長了29%;西部地區的新屋銷售量環比增長了23%。南部地區的新屋銷售量環比減少了5.3%,總數降至1991年1月份以來新低。」
新屋市場出現明顯反彈回溫現象,部份地區,如中西部地區更因單價較低,成為美國民眾購買新屋之選擇,賣高價房轉進低價房之現象,成為新屋市場之重要買盤來源。
整體而言,美國房市正出現觸底回穩現象。
《相關新聞報導》
美國新屋銷售 上月暴增11%
|
|
||
美國6月新屋銷售數意外暴增11%,創八年來最大單月增幅,餘屋存量也繼續銳減,顯示造成這波全球大衰退的美國房市可能已經見底。 美國商務部報告說,6月新屋銷售數字經季節調整、換算成年率之後,比5月暴增11%至38.4萬戶,遠超出彭博訪調分析師預期的3%增幅。5月新屋銷售數字也從原估的34.2萬戶向上修正至34.6萬戶。 根據商務部統計,美國建商在6月尚有28.1萬戶存屋沒有賣掉,以現行去化的速度來算,餘屋存量從5月的9.6個月銳減至8.8個月。 但房價仍舊繼續下跌。6月銷售新屋的中位數均價為每戶20.62萬美元,比5月下跌5.8%,更比一年之前跌價12%。 有分析師樂觀認為這是美國房市觸底反彈的好兆頭。行動經紀公司固定收益部門經理魯伯特說:「這顯示房市崩盤的最糟狀況已經結束又添一筆證據。各種經濟刺激方案可能已經讓經濟的一塊重要部門開始復甦,整體經濟也許在年底前就會開始出現成長。」 但也有分析師持保留態度。Channel資本研究公司投資策略師羅伯斯說:「這不表示房市已經反彈。你還要考慮到完全不同的成屋存屋狀況。一些屋主可能只是不願降價求售,因此成屋餘額可能比統計得還要多。觸底不表示就會反彈。」 根據先前數據,美國6月成屋銷售也上揚3.6%,連續第三個月增加。 傳統上新屋銷售僅占美國整體房市的10%,以成屋為大宗,但新屋銷售是直接統計簽約數字,比統計已交屋的成屋銷售更具房市景氣的領先指標涵義。 新屋銷售在今年1月跌至空前的32.9萬戶,比2005年7月創下的歷史最高紀錄劇減76%。6月新屋銷售比去年同期下滑21%。 就地區而言,美國中西部新屋銷售激增43%是最大的領頭力量。 東北部新屋銷售增幅為29%,西部增幅23%。但南方新屋市場仍繼續重挫,下跌5.3%,銷售數字跌到1991年1月以來的最低紀錄。 【2009/07/28 經濟日報】 |
美國新屋銷售創新高 房價仍低 止跌回升應在不遠的未來 |
鉅亨網羅力元 綜合外電 2009 / 07 / 28 星期二 21:45 |
美國房價歷經長達 3 年的衰退期,許多屋主不禁想問,這波跌勢何時結束?而政府預期報告透露,屋主們不要過度期待。
許多反向分析師也預期,到 2010 年底為止房價與 2006 年高峰相較,將只剩一半。 所以美國人何時能見到房價出現向上爬的微笑曲線呢? 《路透社》專欄作家 Christopher Swann 撰文表示,美國 6 月成屋銷售數據表現優於預期,應當能讓美國投資人冷靜看待房價頹勢的影響。 在今 (2006) 年 6 月,美國住宅平均價格月降 6%,年降 12%。美國商務部周一 (27日) 公布,美國 6 月新屋銷售上升 11% 至 38.4 萬棟,創 2008 年 11 月以來最大升幅。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 Robert Shiller 甚至以日本的遭遇為借鏡。1991 年,日本經濟泡沫,當時主要城市的地價,創連續 15 年的跌幅。 Swann 認為,雖然美國房價持續走低,硬要形容走上日本的後塵,似乎仍搭不上邊。 Swann 認為,許多經濟學家仍將房價視為期貨,以致低估了基本需求。其實觀察房市的基本面,如人口成長及建築成本,都已逐步出現回穩。 雖然人口成長與房價關係並非絕對,畢竟總人口上升並不能自動轉化成住宅需求,帶動房價。 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發現,家庭人口結構也出現微妙的變化。 通常在不景氣的年代,在外求學的畢業生可能選擇回家與父母一起住,夫妻可能不輕易選擇離婚,以及從外地移居的人也會下降。 但是美國人口普查局預期,新家庭數量今年卻可能增加至 140 萬戶,與去年相較,增加 50%。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William Wheaton 則認為,新家庭戶數到 2010 年,每年將增加 100 萬戶。與 1990 年的日本相較,當時日本每年家庭新增戶數年年下滑,美國此一數據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 Wheaton 表示,假定每年拆房數量約有 20 萬棟,未來就需要 125 萬棟新屋。他認為,按照美國現行水平,新屋建案仍少於一半以上,這是一段非常巨大的差距。 Wheaton 認為,按照這樣的速度,房屋買賣或是出租價格要至 2011 年才有可能接近至正常水準。 Wheaton 表示,現在的房市仍有許多不穩定的訊號。他認為,若是按照最新的房屋銷售數據,要花上 8.8 個月才能清空庫存成屋。 而判斷美國房市正在落底的訊號,就是建築成本。假設房價低於建築成本,相信建商就會馬上停止造屋,也可能意外促成房價短暫的反彈。 Swann 強調,美國與日本的遭遇其實並不相同。在日本經濟出現頂峰的時期,土地價格占建屋成本的 80%,就算房價出現超過 10 年的跌勢,比例仍達 40%。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 Edward Glaese 認為,鳳凰城及亞特蘭大的房價已跌至接近建屋成本,因此房價可能提前落底。 雖然在美國臨海城市居民,房產從未是項重大投資,而在房價真正回暖之前,不動產在投資人心中的順位,恐怕也將持續向後調整。 往好處想,美國屋主似乎正遠離日本泡沫經濟的境遇,而房價止跌的曙光也正從地平線上緩緩浮現。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