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題材接棒 ~ 趨勢偏多、標的強弱有別!

        9月中以來,台股陷入7200 ~ 7900點之間的區間盤整,此期間,題材面多空交雜,但都無法造成明顯突破盤局的力量。可見,對與經濟實質面、企業體獲利面,無明顯易見的市場題材性因素,對大盤漲跌的影響性已明顯降低。 

        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資金面題材因素上。中央銀行公布之10月金融情勢,代表市場活期資金動能的狹義貨幣供給M1B年增率,高達25.66%為20年新高,可見與股市動能高度相關之活期性資金,仍相當充沛。而代表廣義貨幣供給之M2年增率則小降至7.28%,但仍高於央行目標區上限之6.5%。貨幣資金之高水位環境不變,但股市短期成交動能卻出現觀望不前情況,此由4周成交均值5315億,低於13周成交均值5792億,可知活期性資金於場外觀望的情況相當普遍。

        一般而言,股市走過長期最低點之初期,因經濟景氣衰退陰影籠罩、市場信心薄弱,股價的反彈動能主要由氾濫的低利資金引動,隨後配合接踵而來、到處充斥的各種虛實不一的題材性刺激因素,搭配企業體營收數字的接連落底反彈推波助瀾,使股價指數迅速向上推高。在市場由最悲觀之最低點時期,走向半信半疑的回升初期,幾乎所有還沒鬧財務危機的公司之股價,均將同步上漲,呈現雞犬升天景況。

        然而,當一般投資者發現,總體經濟景氣確實已好轉後,股價早已快速反應未來景氣復甦而大漲一波,投資者往往覺得自己不是望股興嘆,就是賣股太早。之所以產生如此情況,主要對經濟景氣循環邏輯模糊,對圍繞在企業體最新及未來體營狀況之股票價值沒有概念。投資者慣於把股票投資視為不同交易期間價差的猜測,而不是著眼於,根據由上而下之總體景氣波動,及由下而上的企業價值評估,因而時時刻刻把短期股價漲跌、或自己過去的交易成本記錄,當作為投資決策的主要參考依據,弄得漲也怕、跌也慌的窘境。

        近期公布之總體經濟指標,無論是景氣對策信號、同時指標、領先指標、工業生產、外銷接單等等,均指向國內經濟景氣已走過最谷底,正緩緩進入復甦期。美國近期公布之房屋銷售、請領失業救濟金數據亦明顯好轉;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更連續9個月高於景氣擴張臨界點50。總體經濟趨勢持續復甦並無改變。

股票長期價值在於反應企業未來獲利能利的強弱消長,業績題材面將接續引領台股走過半信半疑的多頭中繼站!





(圖片由Samlucky提供,特此感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