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遠來飯店陽台遠眺太平洋景色)

年假一轉眼就過了,不知大家讀了哪些書?

小弟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讀書心得是:

 

『半斤非八兩 - 跳出理財的心理陷阱 (天下文化) 

 

為何許多學有專精的聰明人,一面對投資理財,智商就彷彿歸零?

為何平日錙銖計較的省錢專家,在買賣股票時,卻經常衝動進出?

該書以諸多『生動實例』分析各種財務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

提醒讀者從根本改變理財方式,避免屢犯愚蠢錯誤。
 

該書再三提醒讀者重視『心理帳戶』的影響。

所謂心理帳戶,就是指~~人們把金錢所得在心中分類的習慣。

許多人雖然決定了各心理帳戶的用途,但通常沒有明確額度與歸類標準,

而不同心理帳戶的風險承受度也可能差異很大。

 

這種心態有利有弊,好處是:

如果心中有一個『緊急帳戶』,或許可克制自己過度花費。

此外,若每筆大小消費都要先計算成本效益,

不僅可能讓自己心理很累,也不一定能計算出正確的未來價值。

害處是:可能會誤導自己花掉原本可以或應該儲蓄的錢。

或因過度保守、自我設限而喪失更佳運用的機會。

 

以下是該書第一章提到的一個小故事(僅摘錄大意)

.........................................................................................................................................

 

一對新人去拉斯維加斯度蜜月,新郎不到三天就把賭本都輸光了,

最後只剩下一個原本打算當紀念品的五美元籌碼。

 

沒想到新郎拿這最後五美元籌碼去玩輪盤,居然意外翻本!

轉運的新郎在連續倍數獲利之後,興奮地昏了頭,不僅沒收手,

還決定最後一把壓上所有賭本,不料卻將所得又全部賠光…

 

新郎回房後,新娘問道:『手氣如何?』

『還好,只輸五美元。』新郎回答。 

.........................................................................................................................................

  

相信許多投資朋友也有類似經驗,好不容易買到飆股在帳面上賺了大錢,

最後卻因種種理由又『連本帶利』全還給市場。

『人性』經常讓我們把『意外之財』自動存入可任意揮霍的『心理帳戶』中,

因而喪失警覺並降低風險意識…

書中舉出許多小故事都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消費決策,

並分析這些『迷思』(人性弱點?)對人們造成的負面影響。

例如:許多百貨公司或量販店所舉辦的『滿額贈獎/回饋』,

經常讓消費者以為了湊足折扣/優惠金額,卻買了許多『非必需品』,

超出原本心理預期的消費額度。

如果以信用卡消費,更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地『透支』,

因為,刷卡時人們不會立即看到自己支付現金、降低存款,

會有將支出『貶值』的心理錯覺。

  

該書頁數不多、內容淺顯易讀,小弟推薦大家可將各章尾的『診斷表』

用來定期檢視自己的理財行為與心態是否『健康』。

若發現『病徵』,可詳閱各章內容研擬合適的『治療處方』。

  

以下是該書第一章的自我診斷問卷(小弟略有修改) 

 

1. 不覺得自己有亂花錢,卻存不了錢 錢都不知道花到哪裡去了? 

2. 銀行有存款,但同時也有卡債 先理債還是先理財?想賺錢越理越少?

3. 不亂用積蓄,拿到『意外之財』(紅包、獎金、退稅…)

   卻大肆揮霍(買名牌、吃大餐、亂投資…) 或許這就是存不了錢的原因之一?

4. 刷卡比用現金爽快 每月從帳戶自動扣款,感覺不到存款變少…

5. 大部份的退休儲蓄都放保守帳戶 雖有存款,

   但超低利率卻讓『利息增長』追不上『物價上漲』… 

 

該書作者認為,要避免『心理帳戶』造成『負作用』,可採下列作法(小弟略有補充) 

 

1. 少用信用卡 儘量用『現金』消費,以增加『付錢』感受,提高透支警覺性

2. 『逐項』檢討大額採購或投資決策

   避免消費盲點,若能從各項消費都省些小錢,累積起來也很可觀

3. 將意外之財先存起來,等3~6月後再動用 避免一時興奮而衝動消費

4. 把意外之財換算成工時 加強對意外之財的『價值感』,讓自己更珍惜所得、謹慎消費

5. 定期定額強迫存款 許多人沒加入勞退新制自我提撥 6%薪資(2%年利)

   但也沒把錢存下來,更別說投資獲利…

 

在該書第二章中有個小遊戲:

.........................................................................................................................................

  

假設有人送你一千元,然後提出兩種選擇(二選一)

A. 無條件再加送五百元

B. 猜銅板正反面,猜中再加送一千元,猜錯就只有原來的一千元

 

你選 A B

 

如果將遊戲規則改成,先送你二千元,但必須二選一:

A. 無條件還回五百元

B. 猜銅板正反面,猜錯還回一千元,猜對可保留原來的二千元

  

這次你會選 A B

 .........................................................................................................................................

  

經過研究結果顯示:第一種問法,多數人選A;第二種問法,多數人選B

明明選 A 都是『穩賺』一千五,為何第二種問法會讓許多人願意『冒險』賭一下?

因為人們有『規避損失』的心理傾向,會為了避免輸(更多)錢,甘冒更大風險。

或許這就是為何投資人很難執行『停損』的原因   不賣就有希望回本? 

 

小弟個人覺得,其實該書中提到的許多『理財心理分析』,

不僅適用於理財,對日常生活甚至工作決策都有相當參考價值。

例如,書中提到:

人們在決定喜歡哪個,通常著重於評估優點;在面對淘汰時,卻會挑剔缺點。

上述這種偏好,容易造成『決策盲點』,讓人無法分析出真正價值。

此外,人們對損失金錢的恐懼,與畏懼改變現狀(面對未知發展)的心理也很相似。

寧願套牢賠錢貨 寧願持續爛工作 寧願守著爛伴侶(花心情人、家暴夫妻…)

換個角度思考,人們總是因為捨不得已投入的資源(金錢、時間、心力…),反而浪費更多。

例如:花錢買票看電影,看了1/3發現是部爛片,卻仍『耐心』看完

因為捨不得票錢不願中途離開(期盼後面出現驚人劇情?),但經驗證實多半是浪費自己時間。

  

該書提醒讀者別太過心急,只要選出自己的改進目標,保持樂觀與耐心並持續努力。

在努力過程中仔細認識自己,終能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做出正確的財務決策。

 

個人心得

   

小弟推薦該書,著重於其中的理財心理分析與投資觀念,對該書建議的理財工具卻不盡認同。

雖然該書反覆提到投資股票或共同基金的好處,

但小弟以個人親身的失敗經驗,提醒大家一定要謹慎思考評估後再做決定。

因為若選錯投資標的或理財工具,會讓自己的辛苦錢越理越少,

如果發現自己老是『繳學費』卻一直學不會,不如誠實面對自己,把錢好好存起來。

下列『九心一氣』是小弟個人粗淺的讀書心得,敬請各位高手、先進不吝交流、指導:

  

l          決心:了解自己風險承受度

l          細心:仔細思考與分析真正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留意交易成本;求證資訊正確性

l          信心:遠離『噪音』;『寫下』具體的投資原則與策略

l          虛心:心態歸零;反向思考;避免成見

l          專心:化繁為簡;只投資財務健全的公司

l          警覺心:分散投資風險 (股票、基金、保險、定存、購屋…都可視為投資工具)

l          平常心:避免太過貼近盤面 (患得患失容易讓人抓鱉走龜)

l          耐心:等待合適進出時機

l          恆心:持續學習與改進

l          勇氣:忘記成本,勇於停損,承認錯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gercsia3 的頭像
    tigercsia3

    獵豹財務長郭恭克部落格(JaguarCSIA)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