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購併大淘金 2011神祕購併案一一引爆
 
2011年,ECFA正式鳴槍起跑,也確立台灣成為各路資金進入中國前哨站的戰略地位。
【文/吳美慧、周岐原、徐介凡】

前言

來自全球的五路資金,利用購併、合資、業務合作等不同模式,鋪天蓋地的與台資企業發生更緊密關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台灣作為跳板,進軍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這股購併浪潮,正悄悄地來臨。蓄積在海浪底的巨大能量,正準備爆發出來,面對百年一遇的商機與投資機會,你準備好了嗎?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台開召開董事會。這一天,會議的重點是討論如何讓中國華潤集團進來投資台開,雙方並商談未來的合作方向。

平庸公司、當地小吃都想買/中資湧入台灣狂買

當場,董監事們初步達成共識,將辦理超過十億元的私募給華潤認購,讓華潤成為台開的一員。未來華潤還會隨著雙方默契,逐步提高投資金額。

屬於中國中央企業且旗下有五家公司在香港掛牌的華潤集團,為何對營運表現平平的台開產生興趣?其實,華潤看中的是,台開準備大力拓展休閒旅遊產業,包括在花蓮規畫樂活創意園區、新竹智能生態社區,及參與金門BOT案投標等等;更重要的是,台開董事長邱復生在一○年十一月的法說會中宣布,要在廈門建立國際金融中心,這一點讓中資眼睛一亮。華潤投資台開,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切入中國觀光客自由行商機。而台開投資中國,雙方頗有互惠投資涵義。

在購併狂潮中,不光是做大生意的上市櫃公司才會雀屏中選,就連不起眼的扁食,做得好一樣也能出頭天。

原本窩在花蓮賣扁食的花蓮香扁食,在結合美資創投基金與新加坡經營團隊後,三方決定合資成立公司,要把這個台灣人的日常小吃,賣到全中國。賣扁食的老闆,從來沒有想過,他賣的扁食有一天能夠越過海峽,讓對岸的十三億人品嘗。

類似的案子,目前每天都在上演。做瓶蓋的宏全,在成為可口可樂的供應商後,也被中資看上。據了解,中國華潤打算買下宏全三成的股權,與旗下的產業連成一氣,讓宏全的瓶蓋賣到「中國製」的飲料罐上。

此外,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有意連手福邦證券,進軍中國市場,搶搭中國證券市場成長列車。

法商東方匯理銀行董事總經理王伯鑫提到,若非法令限制,中資對台灣的銀行有極高的興趣,而台灣每家區域型銀行,至少都與二到三組的中資買家談過購併、入股相關事宜。中資的興趣讓國內銀行的身價頓時高漲,他們擁有屬於特許行業的金融營業執照,就是最大的利器,也形成詢問者眾、賣方惜售的現象。

日、韓、港、歐、美都來了/台資企業忽然炙手可熱

所以,在購併狂潮來襲下,不分產業,不分規模大小,只要符合需求者的條件與利益,都可能成為被購併的對象。傳產、金融、電子、服務業,只要夠獨特、有創意,都有可能在外資的參股或購併下,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級公司。花蓮香扁食,就是最好的例子。

日資、韓資、港資,甚至是歐美的資金,過去一年,透過各種關係,在兩岸尋找合作標的。他們利用參股、購併、委託代工,或合資設廠方式,與台資的關係有了更緊密的結合。其中,以受民族情結,遲遲無法打進中國市場的日本,最具代表。

一○年,日本製紙集團藉由投資永豐餘,進軍中國市場;三井物產則罕見的認購國內LED廠商璨圓的私募、日本豐田合成與晶電合資設廠;這些過去不可能會出現的合作案,都因台灣產業地位不同而改變。日資拋下過去的思惟與策略,最終的目標只有一項,就是「聯台」共同進軍中國市場。

創投業前輩,同時也是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提出驚人的觀察。他說,「日本企業正在台灣尋找合作對象」。這些從事電子零件或機能性紡織品的公司,在中國開拓業務遇到困難,只好來台灣尋找相近產業的製造商,先摸索合作形態,順利的話,接下來就會談合資或是合併。

張忠本說,日本股市低迷許久,個股本益比相對也被低估,業者自己也意興闌珊。張忠本觀察到的現象是,這些業者覺得如果有合資或合併的機會,「甚至有意願把自家股票從日本下市,轉到台灣掛牌。」股價本益比會比在日本掛牌更好,且製造整合流通的綜效也更高。台灣,對日本廠商來說,除了是事業,也是股價的第二春。

而民族意識強烈的韓國,也開始在台灣找尋合作對象。韓國LG和元太合作,搶攻電子紙市場;最大的電子顯示器廠之一的LGD(樂金顯示器),去年一口氣分別與璨圓、億光與仁寶合資準備在中國設廠,目標也是瞄準中國內需市場。

以LED產業來說,LGD的技術高於台灣,為何找上台廠?說穿了,就是要搭上中國「讓利」台灣便車,搶攻中國「十二五」規畫商機,讓獲利變成二次方。

除了亞洲的日本與韓國外,歐資、美資甚至是港資,都靈敏地嗅到這股商機。

一○年十二月,屬於歐資的Royal DSM N.V.(荷商皇家帝斯曼)透過私募及公開收購,買下生產UV固化類化工劑新力美五一%股權。這項交易讓DSM業務範圍,跨足到紫外線塗料與油墨系統市場,有助DSM躍升成為全球環保與創新樹脂業龍頭的心願。

美商3M透過談判,於一○年十月底買下名皓公司百分之百股權。名皓是以生產膠帶、包材為主的公司,生產線全部在台灣。買下名皓後,3M準備把名皓的管理方式引進中國、擴大在大中華區的包材產能。

十一月初,美商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和中國最大門窗五金彈簧商GMT公司簽訂協議,合資成立新公司;其中史丹利占股七成,雙方有默契未來朝合併方向前進。

甚至,連港資知名的利豐集團,都在台尋覓中意的購併標的。

瞄準台灣 意在中國市場/東西資金都要溫家寶的「讓利」

台資企業因為本身的優勢,或是產業互補性,獲得各路外資的青睞。這些資金如一波波浪潮匯集台灣,尋找各種可能擦出火花的對象,台資企業的價值,也因此被凸顯出來。「預計有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正等著與台資企業合作。」一位熟稔跨國性投資與購併的人士預估。

而推動這股投資浪潮的推手,正是從元月一日啟動的ECFA(兩岸經濟協議),外資希望在中國「讓利」台灣時,分一杯羹。這是大趨勢的浪潮,在台灣企業還摸不著頭緒、看不見即將滾滾而來的大浪時,其他國家的資金,已經站在浪潮的頂端,看到了方向...

《今周刊》733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2011神祕購併案逐一引爆/台股購併 大淘金
◎特別企劃:上班族薪情大調查 94%的人認為今年應該被加薪/我要加薪!揭開辦公室不能說的祕密
◎話題人物:19年救回700名霸凌少年的「韓奶奶」韓秦秀葉 /守住懸崖 一個都不能少
◎焦點人物:郭台銘、朱鎔基爭相取經的機器人龍頭企業/稻葉清右衛門:當第一,就不怕升值
◎焦點新聞:台北101跨年煙火秀失敗幕後/蔡國強:最後一天,煙火還在公海
◎焦點新聞:韓國是所有人的敵人 台灣是所有人的朋友/施振榮:聯日抗韓是台灣應走的路
◎高科技:拉攏台廠 力拚蘋果、谷歌/錢大衛 啟動華文智慧電視新平台
◎兩岸風雲:定位清晰 通路布局靈活 淨利超越李寧/安踏挑戰中國體育用品一哥地位
◎東洋經濟週刊:31位專家聯合診斷2011經濟前景/景氣持續盤整 日本擺脫通縮還有得等
◎彭博商業周刊:油價一桶87美元、金價上看1400美元/2011年財經市場大預言

【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733期】





★點下圖即可訂購《今週刊一年52期+ 天絲雙人寢具組》只要3999元(本活動只到2011/1/10止)

鉅豐烈豹財經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