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指出,第二季GDP(美國生産的所有商品和提供服務對通脹做出修正且經季調後的總額)的增幅明顯低於第一季的3.7%,針對國內採購者(包括消費者、企業和政府)的最終銷售的增長率為4.3%。」 進口的增長主要與美國消費者更多地購買外國藥品、電視和傢具等商品有關。據RBS證券的高級經濟學家米歇爾-吉拉德(Michelle Girard)提供的數據,5月和6月消費者産品進口額的環比增長率依次創下相關統計於1993年12月設立以來的第二、第三歷史高值。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進口大增表明第二季美國消費者並未完全偃旗息鼓。第二季度中,由於市場對歐元區未來命運的擔心升級,美元匯率明顯上漲,這可能刺激了美國人更多地購買國外産品。」 今天商務部的報告還顯示,庫存的增加速度不及商務部最初的預期,庫存增加對第二季GDP增長率的貢獻約為0.6個百分點,低於早先估計的1.1%。」 在這方面上市公司已經開了一個好頭。據FactSet Research提供的數據,標普500強中已有489家企業發布了第二季財報,它們的總體利潤同比增長了41%。」
重點及短評:
「美國商務部宣佈,第二季度GDP(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率下調至1.6%。這一增幅為初期公佈數字的三分之二。盡管被下調,美國GDP的增速依然高於市場的普遍預期。
短評:
1.6%的經濟成長率稍優於市場預期之 1.3%成長率,但相較於2009年Q4及2010年Q1之5.0%及3.7%成長率,2010年Q2之經濟成長率明顯出現降溫現象。
「第二季推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支點是企業開支的大幅增長,許多美國企業均忙於更新經濟衰退期未更換的設備,第二季企業的固定投資大幅增長17.6%。但是,7月耐用品訂單的疲軟引發了市場的如下擔心,第三季度企業投資不太可能保持如此強勢。」
第三季企業投資若出現裹足不前,不僅直接影響當季之經濟成長率,亦將對就業市場之復甦造成壓力,更會影響房屋市場之復甦。
「導致第二季經濟增速不及第一季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貿易增長不平衡,第二季美國的出口增長9.1%,而進口的增幅達到令人吃驚的32.4%,這一增幅創下1984年第一季以來新高。進口的大漲導致第二季GDP的增長率減少4.45個百分點。
短評:
美國消費者對國外進口品之需求,往往是支撐對美出口國經濟之重要力量,此一力量弱削弱,將造成出口國對外貿易受挫,經濟景氣也可能跟著美國而趨緩。因此,美國對外貿易之逆差越大,往往也代表其它國家經濟景氣越穩定,美國市場仍是不少新興工業國家產品之主要最終消費市場。
「多數經濟學家預計,下半年消費者不會為美國經濟的增長做出太多貢獻。若不計汽油和汽車銷售,7月美國的零售銷售環比下降0.1%。對高失業率的擔心、信貸緊縮和房地産市場低迷不振迫使消費者在消費時三思後行,與此同時他們儲蓄的傾向性明顯增長,第二季美國的儲蓄率增至6.1%,明顯高於第一季5.5%。
短評:
高失業率加上房屋市場再度回落,將迫使美國消費者不敢任意消費,而美國民間消費部門又佔GDP產值接進七成之下,當消費者緊縮荷包之後,經濟成長率也被迫跟著回落。
「美國商務部還公佈了首批有關美國企業第二季度盈利能力的數據,美國企業二季度稅後利潤同比增長25.5%,稅前利潤攀升39.2%。
短評:
美國企業2010年Q2的獲利數字明顯成長,一部份原因來自國外子公司或聯屬公司獲利之貢獻,這恐怕也是美股能在美國經濟弱勢復甦下,仍持續盤堅的主要原因。
《完整新聞報導》
- Aug 28 Sat 2010 00:01
美國2010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下修至1.6%,稍優於市場預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