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XQ全球贏家
重點及短評:
「美國6月的汽車銷售比去年同期增加7.1%至105萬輛,折合年率為1,145萬輛,不如分析師預期的1,200萬輛,創一年來最低紀錄。5月汽車銷售折合年率為1,180萬輛。」
在經濟景氣穩健擴張時期,美國汽車年銷售量約為1600萬 ~ 1800萬輛之間,目前估計則為1145萬輛,再創2010年6月以來新低。
在失業率居高不下之下,美國新車銷售數量暫時仍無法回升。
《相關新聞報導》
全站熱搜
美汽車銷售 連二月不如預期
|
|
||||
美國6月的汽車銷售比去年同期增加7.1%至105萬輛,折合年率為1,145萬輛,不如分析師預期的1,200萬輛,創一年來最低紀錄。5月汽車銷售折合年率為1,180萬輛。 Autodata的資料顯示,通用(GM)和福特(Ford)兩大美國車廠6月的汽車銷售增幅都不如分析師預期;豐田和本田的業績也很慘澹,主要受日本311強震與海嘯衝擊小汽車庫存與卡車銷售下滑拖累。 克萊斯勒(Chrysler)是少數業績大幅成長的公司,上個月汽車銷售激增三成,使其打敗豐田,摘下銷售季軍,緊追在通用和福特之後。克萊斯勒的佳績也讓底特律三大車廠囊括市場五成銷售,為2007年7月以來首見。 TrueCar.com分析師托普拉克說:「市場原先看好車市穩健復甦,但希望都被上半年的日本強震摧毀了」,他表示,必須踩著這些脆弱基石,才能通往穩固的未來。 市場研究機構J.D.Power & Associates和Edmunds.com預估,美國車市將從下半年復甦,且銷售年率可望衝上1,290萬輛。 通用上個月銷售達21.5萬輛,比去年同期成長11%,但增幅不如市場預期的18%。該公司並預期,今年全年銷售將在1,300萬至1,350萬輛。 通用美國銷售部門主管強森將6月車市銷售不佳歸咎於日本震災,他說:「這和經濟本身的關聯不大,主要受日本車廠的庫存水準影響。」 福特上個月銷售年增10%至19萬輛,增幅小於市場預估的12%;該公司預期,全年銷售將在1,300萬至1,350萬輛左右。克萊斯勒的業績銳增30%至12萬輛,其中,Grand Cherokee吉普車款銷售躍增兩倍多。 表現最差的是豐田和本田,上月銷售雙雙下跌21%,寫下1997年以來最差的6月表現;分析師原先預期,這兩家車廠的銷售只萎縮13%。日產汽車銷售雖然逆勢成長11.4%,但增幅仍不如市場平均預估的25%。 Autodata分析師雷克指出,去年美國小型車銷售擺脫27年來的低谷,衝上1,160萬輛,但仍比2001年至2007年間每年平均達1,680萬輛的水準低31%。 Autodata的另一份報告顯示,汽車公司6月給美國消費者的購車優惠減少16%,降至2,403美元。根據資料,上個月通用花在折扣和行銷上的支出,比去年同期下滑22%;福特減少相關花費13%;本田和日產也各把購車優惠額度削減17%和31% 。 【2011/07/03 經濟日報】 |
美國製造業景氣意外反彈,讓市場對經濟趨緩的疑慮獲得紓解,美股三大指數1日早盤勁揚,道瓊工業指數大漲131點至12,545.99點,標普500和那斯達克漲幅也都逼近1%。
國際原油受歐亞製造業指數下滑拖累,紐約西德州輕原油一度跌破每桶94美元,倫敦布侖特原油跌破每桶110美元。」
1.美國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單月反彈,雖無法判斷美國製造業景氣再度好轉,但在6月大部份總體經濟指標走低之中,ISM製造業指數的反彈,給市場帶來不小的心理面激勵作用。
2.美國製造業是否能在全球主要國家製造業均出現趨緩情況下而獨強,仍有待觀察。但道瓊指數連續5天上漲為今年2月上旬以來首見,顯見,美股市場短期氛圍度再度偏多。
3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已連續23個月站在代表景氣擴張的50點以上,未來的數據是否能力守50以上,仍將是判斷美國製造業景氣榮枯之關鍵指標。
《相關新聞報導》
全球製造業減速 美國獨強
|
|
||||
美國供給管理人協會(ISM)1日公布,6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5月的53.5上升至55.3,遠高於市場預估的下滑至52,顯示業者逐漸從日震帶來的零組件短缺衝擊中恢復元氣。PMI指數在50以上代表表景氣處於擴張。 美國製造業景氣意外反彈,讓市場對經濟趨緩的疑慮獲得紓解,美股三大指數1日早盤勁揚,道瓊工業指數大漲131點至12,545.99點,標普500和那斯達克漲幅也都逼近1%。 國際原油受歐亞製造業指數下滑拖累,紐約西德州輕原油一度跌破每桶94美元,倫敦布侖特原油跌破每桶110美元。 歐亞製造業景氣減速,凸顯各國央行緊縮銀根和海外消費者疲軟需求所造成的影響。亞洲多國央行正積極調升利率來抵抗通膨,已衝擊到製造業活動,歐洲央行下周(7日)也很有可能升息。 商業銀行(Commerzbank)駐倫敦經濟學家迪克森說:「成長率毫無疑問正在趨緩。未來幾個月我們將面臨緩慢的成長。」 Markit公司公布的歐元區PMI在6月跌到52,低於5月的54.6 ,而且是18個月來最差表現。環視歐元區17國,體質較為穩健的德、法仍是支撐歐元區製造業的主力,但成長明顯減緩,德國出現17個月來最慢的增速;「歐豬國」義大利、愛爾蘭、西班牙和希臘更同步萎縮。 大西洋彼岸的英國製造業指數在6月跌至51.3,是將近兩年來的新低,而且遜於5月經過下修的52,意味著英國第二季經濟可能十分黯淡。 而在亞洲,中國官方PMI在6月跌到50.9,創28個月以來最低,投資人愈來愈擔心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 此外,印度HSBC PMI指數跌到九個月來最低,從5月的57.5 跌至55.3,超過兩個百分點的跌幅是2008年11月以來最深。南韓HSBC/Markit PMI指數從51.24下滑至51.13。台灣的指數更從54.9大幅減速至49.9,是去年10月以來首度跌破50。
【2011/07/02 經濟日報】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