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長堤坡璃教堂
央行無感升息顯露的三個謹慎
|
|
||
在全球經濟復甦步伐調整的混沌時刻,中央銀行依然堅持既有的貨幣政策節奏,調升重貼現率半碼(○‧一二五個百分點),使這項政策利率升至百分之一‧八七五。與去年六月以來貨幣政策的四度調整內涵比較,央行總裁彭淮南這次出手似顯得平淡無奇,沒有觸動市場太多敏感神經,雖升息卻無感;然而,「無感升息」或許正是向以沉穩著稱的彭總裁所要的結果,簡單平凡的政策形式,實是表達出對下半年經濟情勢的謹慎。 央行對貨幣政策的調控,關係到民眾的存款收入、利息負擔、企業資金的供需、投資意願的強弱、股市的榮枯,甚至財政政策的調配,影響力無所不在,在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的救市、維穩、拉提等一連串政策功能中,更是重中之重,一向是市場關心的焦點。也因此,央行這次升息能讓市場水波不興,不只未如美國推出二次量化寬鬆(QE2)時那般引發正反兩極爭議,甚至還有高度共識,實非易事;其代表的是市場對央行貨幣政策調控能力的信心,而這樣的信心是來自政策的一致性及可預測性。 央行去年六月啟動升息周期,在那之前僅有澳洲、印度等少數經濟體調高利率,大多數國家當時並未警覺到暗流伏動的通貨膨脹壓力,新興國家更普遍面臨熱錢攻擊的貨幣升值課題。在升息、升值的兩難及各方爭議中,央行精心調配了升息打通膨、選擇性信用管制打炒房、匯市干預打熱錢的「三打」藥方,並以逐季緩升半碼的節奏減少衝擊,用時間爭取到政策調控空間。如今,台灣物價上漲率是亞洲次低,僅高於長期處於通貨緊縮的日本,房市資產泡沫化已受控制,熱錢進逼壓力也在QE2威力鈍化下緩和,經濟成長則保持平穩。一年之後回頭檢視這一切,雖非全是央行之功,但仍要為其先見之明及超強定力按個「讚」,而彭總裁為貨幣政策建立的威信讓市場相信央行說得出、做得到,也引領市場預期心理,讓貨幣政策的調整更順暢。 由此再看這次央行無感升息,就不能因為它單調而認定它無奇,尤其是動靜之間皆有深意的貨幣政策。因此,央行此時的安靜自持,相對於之前的「三打」,實是反映出對「穩定」的期待;而貨幣政策重心從「三打」移向「穩定」,則是反射出央行對總體經濟形勢的判斷。目前看來,有三個不確定因素促使央行保持謹慎。 第一是景氣動向尚未明朗。目前全球經濟處於危機過後谷底反彈的中期復甦過程,跌深之後的彈力及激勵政策的拉力不再,經濟能否回復自我運轉的持續成長動能,此時正是關鍵,貨幣政策自不宜躁進。央行理事會的決議文也寫得很清楚,五月時以新台幣計價的出口成長率轉呈負數,恐影響經濟成長動能;在全球景氣放緩和比較基期墊高下,國內經濟活動可能稍緩,直接表達出央行的憂慮。 第二是民間投資有待提振。在主計處的預估中,今年民間投資原本就比較辛苦,因為去年大增三成,今年能持平就不錯。可是,上半年表現似不如預期,在政府大力招商及政策鬆綁下,前五月僑外來台投資減少一成四,陸資更是腰斬,加以曾被列為民間重大投資指標個案的國光石化案喊停,光電等大型產業則因景氣考量而宣布縮減資本支出,都為今年民間投資投下變數,也牽制了央行的貨幣政策。 第三是金融體系違約風險隱現。在超低的逾期放款比率下,借款人還不出錢、繳不出利息的風險早已被淡忘,直到最近記憶體公司茂德爆出五百多億元貸款有違約之虞,才再被提起。這是金融海嘯肆虐時的產物,當時政府要求銀行挺企業,給予展延還款等紓困,今年起紓困機制退場,以每次展延半年為期,下半年起曾獲紓困企業將無法再以拖待變,加上一年來五度升息,繳息負擔加重,違約風險正在走高,雖不致失控,但央行的貨幣政策不能不提高警覺。 【2011/07/03 聯合報】 |
美國製造業景氣意外反彈,讓市場對經濟趨緩的疑慮獲得紓解,美股三大指數1日早盤勁揚,道瓊工業指數大漲131點至12,545.99點,標普500和那斯達克漲幅也都逼近1%。
國際原油受歐亞製造業指數下滑拖累,紐約西德州輕原油一度跌破每桶94美元,倫敦布侖特原油跌破每桶110美元。」
1.美國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單月反彈,雖無法判斷美國製造業景氣再度好轉,但在6月大部份總體經濟指標走低之中,ISM製造業指數的反彈,給市場帶來不小的心理面激勵作用。
2.美國製造業是否能在全球主要國家製造業均出現趨緩情況下而獨強,仍有待觀察。但道瓊指數連續5天上漲為今年2月上旬以來首見,顯見,美股市場短期氛圍度再度偏多。
3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已連續23個月站在代表景氣擴張的50點以上,未來的數據是否能力守50以上,仍將是判斷美國製造業景氣榮枯之關鍵指標。
《相關新聞報導》
全球製造業減速 美國獨強
|
|
||||
美國供給管理人協會(ISM)1日公布,6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5月的53.5上升至55.3,遠高於市場預估的下滑至52,顯示業者逐漸從日震帶來的零組件短缺衝擊中恢復元氣。PMI指數在50以上代表表景氣處於擴張。 美國製造業景氣意外反彈,讓市場對經濟趨緩的疑慮獲得紓解,美股三大指數1日早盤勁揚,道瓊工業指數大漲131點至12,545.99點,標普500和那斯達克漲幅也都逼近1%。 國際原油受歐亞製造業指數下滑拖累,紐約西德州輕原油一度跌破每桶94美元,倫敦布侖特原油跌破每桶110美元。 歐亞製造業景氣減速,凸顯各國央行緊縮銀根和海外消費者疲軟需求所造成的影響。亞洲多國央行正積極調升利率來抵抗通膨,已衝擊到製造業活動,歐洲央行下周(7日)也很有可能升息。 商業銀行(Commerzbank)駐倫敦經濟學家迪克森說:「成長率毫無疑問正在趨緩。未來幾個月我們將面臨緩慢的成長。」 Markit公司公布的歐元區PMI在6月跌到52,低於5月的54.6 ,而且是18個月來最差表現。環視歐元區17國,體質較為穩健的德、法仍是支撐歐元區製造業的主力,但成長明顯減緩,德國出現17個月來最慢的增速;「歐豬國」義大利、愛爾蘭、西班牙和希臘更同步萎縮。 大西洋彼岸的英國製造業指數在6月跌至51.3,是將近兩年來的新低,而且遜於5月經過下修的52,意味著英國第二季經濟可能十分黯淡。 而在亞洲,中國官方PMI在6月跌到50.9,創28個月以來最低,投資人愈來愈擔心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 此外,印度HSBC PMI指數跌到九個月來最低,從5月的57.5 跌至55.3,超過兩個百分點的跌幅是2008年11月以來最深。南韓HSBC/Markit PMI指數從51.24下滑至51.13。台灣的指數更從54.9大幅減速至49.9,是去年10月以來首度跌破50。
【2011/07/02 經濟日報】 |
你/妳的一個小動作,都是鼓勵版主創作的動力哦!
★點選以下圖片即可訂購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