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的起源
魯哀公十六年、西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歲病逝,葬於泗水之濱。孔子過逝後第二年,魯哀公下令將其故居改建為廟。一開始,只有三開間的規模,供奉的是孔子生前用過之衣冠、琴、車、書冊,也就是山東曲阜孔廟,更是歷史上第一間孔廟。
臺北市孔廟的創建,肇始於清光緒年間。當時臺灣北部設置臺北府,府城於光緒五年 (西元1879年)動工後,清光緒六年 (西元1880年) 知府陳星聚於臺北城垣興築後,用剩餘的材料及剩餘款,附帶在城內南門內(即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及北一女一帶)建造文武廟,兩座廟皆座北朝南,文廟在左,武 廟在右,這即是臺北府的孔廟(後毀於戰火)。
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年)元月,地方士紳群集永樂町(今迪化街)名中醫葉鍊金宅聚會, 葉 醫師深以臺北市無孔廟為憾,在座詩人陳培根即稱「如建於大龍峒,願捐獻私地」,當日即決定重建孔廟。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大龍街275號
(以上資料摘自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詳見www.ct.taipei.gov.tw/zh-tw/Home.htm)
{###_jen500112/3/1578112665.jpg_###}
萬仞宮牆.形容孔夫子的學問如萬仞之高
{###_jen500112/3/1578112668.jpg_###}
逗趣的'非禮勿'三小猴
{###_jen500112/3/1578112669.jpg_###}
平面配置圖
板上掛滿爲親人朋友祈福的祝語
{###_jen500112/3/1578112671.jpg_###}
暮鼓晨鐘
{###_jen500112/3/1578112672.jpg_###}
經常在廟內爲遊客吹奏樂器的長者
{###_jen500112/3/1578112673.jpg_###}
主殿(大成殿)
{###_jen500112/3/1578112674.jpg_###}
八佾舞的禮官與禮生
保安宮的創建
大龍峒保安宮,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六十一號,俗稱「大浪泵宮」或「大道公廟」,為國家二級古蹟。在清朝與艋舺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有臺北三大寺廟之稱。
(以上資料來自大龍峒保安宮官網.詳見 http://www.baoan.org.tw/HTML/Dalongtong/dalongtong.asp)
{###_jen500112/3/1578112675.jpg_###}
保安宮正門
{###_jen500112/3/1578112676.jpg_###}
有趣的鐘樓
{###_jen500112/3/1578112677.jpg_###}
古色古香的窗飾
{###_jen500112/3/1578112678.jpg_###}
呂布戰三英
{###_jen500112/3/1578112679.jpg_###}
朱仙鎮 岳飛大戰陸文龍
孔廟與保安宮比鄰而居.對遊客觀賞十分方便.走累了還可以去大龍夜市商圈祭祭五臟廟
{###_jen500112/3/1578112667.jpg_###}
不遠的大龍夜市商圈
{###_jen500112/3/1578112666.jpg_###}
琳瑯滿目的各式美食
謝謝觀賞.再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