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Jacky提供,特此致謝!)


《重點及短評》
「保險業資金成本約2.5%至3%,卻買進利率僅2.5%的公司債,甚至也狂買殖利率僅1.5%的公債,如果再考慮管銷費用、人事成本等,擺明了是賠本在投資。」


短評:
保險公司的利源主要來自下列幾個方向:

1.死差益。(視核保理賠金等業務而定)
2.費差益。(視內部及業務人員費用是否控制良好而定)
3.利差益。(視保費收入之資金運用收益率是否大於保單預定利率或分紅利率)

若經營或投資不善,或大經濟環境欠佳,保險公司也可能變成「死差損」、「費差損」、「利差損」。

在全球利率往零靠近的過程,加上金融資產價格持續不振,而房地產又無法即刻回春之下,台灣的重型保險公司正面臨空前的營運困境,其獲利能力將倍受考驗。這也是大型壽險金控公司股價近期疲弱不振之主因。


《相關新聞報導》
壽險業買債 賠本投資

最近合庫發行7年期公司債,利率2.5%,兩天內就被壽險公司搶光。南亞公司債、麥寮汽電公司債的利率不到2%,主要買盤也都是壽險業。不僅如此,就連利率更低的公債市場,也處處可見壽險業買債足跡。

中央銀行連番降息,讓壽險業不得不降保單利率;但為了顧及業績,保單利率也不可能跟著央行同幅度調降。目前壽險業保單預定利率約在2.5%至3%,遠高於已低於1%的銀行定存利率。

保險業資金成本約2.5%至3%,卻買進利率僅2.5%的公司債,甚至也狂買殖利率僅1.5%的公債,如果再考慮管銷費用、人事成本等,擺明了是賠本在投資。

針對這種現象,壽險業者無奈的說:「錢這麼多,能擺到哪裡去?」

依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資料,去年底壽險業放在銀行的存款、類貨幣型基金和國庫券、短期受益憑證等低收益的類現金部位,合計達7,000億元,這些錢等於天天都放著在賠錢。

壽險業想盡辦法找資金去路,但國際金融環境不穩、匯率變動又大,國內信用優良的債券因而成為優先選擇。

只是,壽險業利差損問題原本就愈來愈嚴重,在投資工具有限的情況下,壽險業又必須繼續從事「利差損」的投資行為,讓人很難不替壽險業的未來擔憂。

【2009/03/04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