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圓明園藏品為網路流傳!)



短評:

1.中國2008年對外貿易順差高達2,954億美元,2009年前三季約有1,300~1,400億美元之間。人民幣匯率被人為控制,已完全失去應有的匯率波動調節機能,這使市場預期人民幣升值壓力有增而無減。

2.2009年前三季,國際熱錢流入已超過2,200億美元,且有加速流入趨勢。只要對外貿易高額順差繼續存在,則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將會持續升高;而流入的熱錢,將推高其國內資產價格,終致產生泡沫化的風險。

3.以中國目前的經濟及物價情勢,中國人民銀行仍不敢迅速調升利率,這也將使得其國內股市及不動產價格,近期持續序看漲。


《相關新聞報導》
7兆熱錢 狂賭人民幣升值
 

華夏時報昨(31)日報導,3月以來,湧入中國大陸的熱錢高達2,190億美元(約新台幣7.15兆元),狂賭人民幣升值。

今年3月以來,熱錢不斷湧入,無法合理解釋的大陸外匯存底增量分別為149億美元、362億美元、610億美元、250億美元、271億美元、130億美元和418億美元,合計達到2,190億美元。

熱錢壓境,使人民幣升值面臨空前壓力。

報導指出,大規模熱錢進駐香港,出擊香港房市、股市、大炒中國概念股;與此同時,熱錢也正以難以監管的隱祕路徑,以及更快的速度進出中國市場。

證券時報報導,人民幣升值預期逐步升溫,從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走勢可明顯看出。

一般來說,三個月以內人民幣升值預期較為溫和;而六個月以後的升幅明顯擴大,五年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幅度達到14%。

上海證券報報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數據顯示,美元對人民幣三個月遠期報價走升15個基點(1個基點是0.01個百分點),顯示市場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短期持穩的預期。離岸市場上,NDF美元兌人民幣一年期報價升至6.6885。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認為,美元最近走軟,給新興市場和亞洲市場的貨幣造成升值壓力,但預計明年中之前人民幣不會升值。因為如果允許人民幣漸進式升值,就會對人民幣造成單邊升值,不僅短期內對順差緩解無效,而且還會引起大量熱錢流入,造成順差加劇。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為消除市場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建議匯率政策還是以維持人民幣兌美元基本穩定為主。但是他預計,明年人民幣升值壓力會強於今年。

華爾街日報報導,人行行長周小川30日表示,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是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而採取的「非常手段」。自雷曼兄弟倒閉後,全球金融危機加劇,中國自此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但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

周小川說,中國將重新走上允許人民幣更靈活兌換的道路,但未提到時間表。

【2009/11/01 經濟日報】



進口增加 順差銳減千億美元
 
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
彭博資訊

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公開表示,今年大陸貿易順差可能比去年縮水約1,000億美元,且進口增幅將大於出口增幅,但大陸仍將繼續對外開放,因為如此才能促進經濟復甦。

陳德銘昨(31)日在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行的第二屆全球管理論壇中指出,中共官方態度是逐步促使貿易平衡,因此今年中方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還是增加促進進口的政策。

他透露,今年到目前為止,中國貿易順差大約為1,300億美元至1,400億美元,估計全年會在1,800億元至1,900億元,比去年少了1,000億美元以上,這就是中國大陸對促進全球貿易的貢獻。大陸去年貿易順差為2,954.6億美元。

陳德銘說明,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沒有單一國家可以關起門來,不靠別人而復甦;或是單靠擴大出口而達到經濟復甦,同時又不對其他國家開放進口市場,讓其他國家能共享好處。他說:「只有擴大開放,才能促進經濟復甦。」

陳德銘強調,中共官方政策是對各國開放,沒有什麼「買中國貨」的要求,特別是大陸現在仍不是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定(GPA)的會員國,但中方仍秉持對外開放態度,例如對於外資企業在大陸生產的貨品,皆一視同仁為中國製造。

他還提到,如今世界經濟情勢依然不明朗,因此各國不應輕易退出刺激經濟政策,而國際間應該要加強這方面的政策協調,特別是在美國匹茲堡G20會議後,與會各國決議朝這個方向共同研究。

陳德銘明言,中國「不贊成單一國家輕易退場,也不贊同任何國家在這方面有不負責任地隨意擺動」。

然而,同樣與會的北京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預期,北京當局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推出較為新穎的寬鬆貨幣政策。

李稻葵接受上海新民網採訪時表示,由於各種總體經濟政策急劇改變,美國第三季經濟有有所好轉,預期美、英等國將先退出現行財政政策,再退出貨幣政策,因為這些西方國家的財政狀況較不理想。

反觀中國大陸,由於本身財政狀況相對較佳,因此可能做法是先退出貨幣政策。

李稻葵認為,過去一年大陸貨幣政策擴張較快,因此在廣義貨幣政策上可能會有一些相對靈活的措施,預期明年上半年中共官方就可能推出,目標是因應全球目前愈來越明顯的流動性過剩。

【2009/11/01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