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菫


黃菫隸屬於罌粟科紫菫屬,紫菫屬又稱延胡索屬,以中藥的延胡索得名。該屬植物全球約有300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台灣約有8種,黃菫雖有近似延胡索的療效,但同時也是全身有毒的植物,沒事別吃她。

黃堇分布於台灣中高海拔,春天開花,她黃色的小花有著高明的授粉機制。科博館有個植物組的黃姓研究員,因喜愛黃菫而將女兒命名黃菫,下面這段是他對黃菫花的描述:這一類可愛的小花和豆科的蝶形花趨同演化出相似的授粉機制;花的整體造型是彎曲的弧線,具有四個造型特化的花瓣,在花打開處,上、下兩花瓣像是開懷大笑的嘴形,露出其內的另外兩片花瓣。最上方的花瓣最大,並有一向後延伸的袋狀構造,特別稱之為距(spur),距接收由上面的花絲基部向後延伸的部份分泌的花蜜,兩個側邊的花瓣邊緣向內彎曲,並只在尖端癒合,形成中空的鞘(sheath),花柱及雄蕊即位於其中。...在花打開前,雄蕊的花藥會先開裂,花粉會先附著於柱頭上,像魚卵般的半透明珠子即為一粒粒花粉;當昆蟲,著陸於鞘上向內探尋花蜜時,其重量會將鞘前端下壓,腰身部份即為樞紐,花柱繃於鞘內的彈力瞬間釋出,即可將花粉彈向昆蟲腹面...,當此昆蟲再拜訪下一朵花時,歷史再度重演,即可完成異花授粉。

台灣中高海拔分布的紫堇屬植物僅有黃菫與彎果黃菫兩種,黃菫的蒴果線形呈念珠狀,彎果黃菫的蒴果強烈蛇狀彎曲;黃菫的花黃綠色,彎果黃菫的花淡黃綠色、先端帶紫;兩種都能長到2回羽狀複葉,沒有花果的季節時要看莖的顏色:黃菫的莖與葉柄紫色,彎果黃菫的莖與葉柄綠色。

台灣最早的採集記錄可能是1916年佐佐木舜一採自新竹州高臺的標本,1929年其發表為Corydalis formosana Hayata var. microphylla Sasaki,其後大井次三郎對她有多次不同之處理,目前多認定其與1807年發表之C. pallida (Thunb.) Pers.同種。

黃菫小檔案
科名:罌粟科Papaveraceae
屬名:紫菫屬Corydalis
學名:Corydalis pallida (Thunb.) Pers.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葉一至二回羽狀複葉,羽片卵形,缺刻緣。花序總狀,花兩側對稱;苞片2,苞片卵形至披針狀卵形,缺刻緣;花瓣外輪者較大,黃色,基部有距;雄蕊6,成2叢;花柱宿存,柱頭扁平,邊緣絨毛狀。蒴果線形,種子間明顯縊縮呈念珠狀。
分布:中國、日本與台灣。台灣中高海拔地區。





參考資料:
Flora of Taiwan vol. 2
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二卷
[科博館科普專欄]花的奇妙構造(一) 黃俊霖
臺灣自然觀察圖鑑(25)-有毒植物. 鄭元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gercsia3 的頭像
    tigercsia3

    獵豹財務長郭恭克部落格(JaguarCSIA)

    tigercsia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